看著皇兄暴怒的模樣,李景遂明白,自己這回恐怕是拉不住皇兄了。
“既如此,皇兄不妨將這朱元叫回江寧,讓他好生交代這封信的來歷,不過要找個好藉口,以防這朱元真的臨陣倒戈。”
李景遂向來軟弱,見自己既然勸不回皇兄,那還不如就隨皇兄的意思。
“還是你考慮周到,我這就召李徵古入宮,與他商定個妥當對策。”李璟是一刻都等不得了,他連飯都顧不上吃,命令內侍立刻去召樞密副使李徵古入宮。
召李徵古入宮可就壞事了......李景遂望著兄長匆匆離去的背影,欲言又止。
李景遂向來不喜歡飛揚跋扈的宋黨中人,總覺得宋黨黨魁陳覺野心勃勃,可偏偏兄長李璟卻重用宋黨,李景遂雖憂心國事,卻又不敢忤逆兄長。
就在李景遂猶豫間,李璟的背影早已消失在了門口。
“唉。”
李景遂扼腕嘆息,看著桌上豐盛的菜餚,早已沒了食慾。
......
李璟與匆匆入宮的樞密副使李徵古很快商定出了對策。
兩人的對策說來有些複雜。
李璟的長子,燕王李弘冀,目前正擔任潤州節度使兼潤州大都督。
年初郭榮大舉南下時,曾下令佔據江浙一帶的吳越國出兵,配合周軍攻打南唐。
吳越國與南唐摩擦已久,收到命令後立刻舉兵入侵南唐,圍攻潤州城,勢要攻入南唐腹地。
李弘冀雖然年紀輕輕,面對數倍於己的吳越大軍卻怡然不懼,領兵奮勇抗擊。
最終,吳越軍在潤州城下吃了敗仗,被李弘冀斬首萬餘,丟盔卸甲逃回了吳越。
有此大勝,李弘冀在南唐境內名聲大振,風頭逐漸壓過皇太弟李景遂。
這令李璟忌憚不已。
如今,李璟在密詔中稱會調李弘冀去武昌駐守,考慮到朱元在收復淮南失地時立下的功績,希望朱元能即刻返回江寧,接任李弘冀的潤州節度使兼大都督一職。
經過李徵古的一番痛心疾首的“勸諫”,李璟下定了徹底解除朱元兵權的決心。
為了不讓朱元起疑,兩人苦心孤詣編撰了這麼一封密詔,找的藉口也是有模有樣。
當夜,急召朱元歸京的密詔,就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壽州前線。
第二日午後,這封密詔就送到了援軍統帥邊鎬的手裡。
邊鎬招待了使者,聽聞聖上急召朱元歸京,大喜過望,當即就要帶親兵趕赴朱元帳中,解除朱元的兵權,並將朱元押解歸京。
可邊鎬轉念一想,若是朱元見自己領兵前去,當即倒戈,再將自己綁了送給李重進,那自己豈不是要遭殃?
而若是不領兵前去,那朱元看了密詔,也會有倒戈的可能......
思來想去,邊鎬召來了在紫金山東麓水軍營寨裡的林仁肇,讓林仁肇去解除朱元的兵權。
林仁肇乃是閩國降將,雖與宋黨黨魁陳覺關係不錯,卻非宋黨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