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趙匡義這畏畏縮縮的小模樣,趙匡胤竟有些想笑。
並非笑弟弟,而是笑自己。
從幾時開始,自己與三哥的關係竟這般生分了.......趙匡胤心中自我嘲笑了一番,伸手搭在了弟弟的肩膀上:“三哥,你抬起頭來,我有些要緊話與你說。”
趙匡義抬起頭,正對上哥哥有神的雙目,霎時又有些萎縮。
其實,趙匡義倒也不是真的懼怕哥哥,而是心中有愧。
與王仁贍共同修葺小院的這些天,趙匡義與王仁贍的關係也從陌生混到熟稔。
天黑後,無所事事的兩人就坐在松樹下,一邊喝著粗茶,一邊閒聊。
王仁贍是個話癆,話匣子一開就再難停下,而且是知無不言,畢竟是主公的親弟弟,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趙匡義年紀輕輕,經歷太少,往往都是充當聽客的角色。
王仁贍隨劉詞與趙匡胤南征北戰,見多識廣,說話亦是風趣幽默。
缺乏社會經歷的趙匡義經常聽得入迷。
透過王仁贍的“加工潤色”,趙匡義聽到了不少哥哥在軍旅中的往事,知道哥哥在淮南幾度出生入死,對自己的哥哥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而且王仁贍還現身說法,以自己為例,講述了他浪子回頭的心路歷程。
王仁贍年輕時風流倜儻,不做正事,一直廝混到三十來歲,才投入劉詞帳下,並徹底洗心革面。
在王仁贍的諄諄善誘下,趙匡義漸漸地意識到了自己曾經有多麼混賬,心中產生了改過自新的念頭。
接受過正統的儒家教育,趙匡義也不是那種自甘墮落之徒,他先前沉溺於玩樂與女色,是因為第一次脫離了長輩的管教,加之實在閒得無聊以及狐朋狗友的誘惑。
趙匡義似乎重新回到了正軌上,只不過,在他心中,依然埋藏著“魔鬼”。
看到弟弟眼神中的躲閃,趙匡胤伸出手,親切地把住弟弟的肩膀:“我先前安排你修葺房屋時,本以為你會逃避勞動,沒想到你卻如此勤奮努力,你能改過自新,我甚是欣喜,阿爹在天之靈亦會欣慰。”
哥哥的大手架到了肩膀上,趙匡義這回終於是逃不脫了,而且他已鼓足勇氣,做好了面對哥哥的心理準備。
趙匡義挺直脊背,勇敢地抬起頭,正色道:“我先前實在是太過混賬荒唐,往後我定會嚴於律己,不再讓二哥操心,也絕不會愧對阿爹在天之靈。”
“好!”
趙匡胤一邊用力拍打著弟弟略顯單薄的肩膀,高聲道:“這才像是我趙家子弟的樣子!你可曉得,我為何會讓你親自修葺房屋?”
哥哥讓自己加入斥候軍的理由,趙匡義能猜到一點。
但哥哥為何讓自己親自參與房屋修葺,趙匡義還真想不明白。
趙匡義老老實實回道:“不知。”
“這事說來話長。”
趙匡胤收回大手,徐徐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