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贍是前任永興軍節度使劉詞的部下,隨同僚趙普一道入京討生活,但並未與趙普一起投靠李重進,而是投到了趙匡胤帳下。
趙匡胤見王仁贍也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親切地笑道:“子豐(王仁贍的字),這麼早過來有什麼事?”
王仁贍拱手道:“在下有機密要事稟告太尉。”
一聽是機密要事,趙匡胤笑容當即收斂:“哦?機密要事?那咱們進去說。”
公廨的後邊,是趙匡胤的私密小院,只有趙匡胤與幾名親信能夠入內。
這小院僅有巴掌大小,三面各有一間小屋。
趙匡胤帶著王仁贍進到靠東的小屋內,闔上房門,轉身問道:“是什麼機密要事?”
王仁贍抽出凳子坐下,雙手搭在桌上,徐徐說道:“劉侍中麾下有一支特別的斥候軍,下官侍奉太尉前,曾在劉侍中帳下效命,擔任過這支斥候軍的節級。
如今劉侍中亡故,這支斥候軍本想投效新任永興軍節度使王彥超,但王彥超已經養了一支斥候軍,不願接納他們,所以下官便想著,能否讓他們投靠到太尉帳下。”
趙匡胤邊聽邊來到桌前,搬出凳子坐在王仁贍對面,問道:“特別的斥候軍?是怎麼個特別法?”
“劉侍中當年輾轉征戰多地,為了方便刺探軍情,花了十數年時間組建了一支斥候軍,他們精通多地方言習俗,擅長刺探軍情,每隨劉侍中到一地,能很快融入當地百姓間,偵查到隱秘軍情,有需要時還能暗殺敵軍斥候。
這些斥候多是劉侍中從州軍精銳中遴選而出,陣前作戰也絲毫不遜色於殿前司兵士,但他們年紀都有些大了,再想重新參軍已無可能,便委託下官幫他們找個門路。
太尉已是防禦使,待到淮南戰事結束,論功行賞時定然會升任節度使,屆時太尉便會需要一支這樣的斥候軍。”
王仁贍口中的這支斥候部隊,在此時是傭兵一方的節度使必須擁有的特殊部隊。
此時的節度使都是一州的軍政長官,隨時要做好被皇帝徵調的準備,奉旨意統領麾下州軍為皇帝征戰四方。
而為了防範節度使,朝廷會經常給節度使調換駐地。
節度使麾下的州軍卻不會隨他調任他州。
所以,節度使每調換一次駐地,麾下的軍隊便會換一批,這便能有效地防止節度使擁兵自重。
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乃是兵家大忌。
為了方便行軍作戰,節度使們通常都會養一批親軍性質的斥候部隊。
這批斥候軍數量不多,通常在百人上下,他們會隨節度使輾轉各地,一直為節度使效命。
這樣就算節度使調換了駐地,麾下的軍隊換了一茬,他還能有一批如臂指使的親信斥候,不至於在戰場上無可信賴之人。
但這些年,隨著朝廷對禁軍的不斷擴充,以及對節度使權勢的逐步打壓,越來越多的節度使都開始縮減麾下親軍的規模。
朝廷已不再需要節度使提供強有力的軍隊,那些沒有異心的節度使當然也樂得將財富用於享樂或是儲藏。
王仁贍的這些同袍,在前任上司劉詞病逝後,其實已經找過好幾名節度使,但他們都無一例外拒絕了這些精銳斥候的投靠。
無奈之下,這些斥候來到了開封,找到了王仁贍,希望當了官的王仁贍能安排口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