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慶並不急著回答,反而問道:“朝廷為何不願治韓倫的罪?”
竇儀沒好氣地回道:“那自然是朝廷忌憚於龐大的武官勢力。”
李延慶狡黠一笑:“可若是絕大部分武官不再支援韓倫呢?屆時又會如何?”
“嗯?你這話到底是...”竇儀一開始還滿腹疑惑,但很快就豁然開朗,一拍書桌道:“這計策,當真妙極!”
書桌上的文書震起老高,驚得籠中畫眉啾啾直叫。
竇儀再難掩激動,豁然起身,在書桌後飛快地來回走動,思緒入雷,邊走邊說道:“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李御史,你這計策可太妙了!”
李延慶的計策初看起來有些繞口,其實並不複雜。
十阿父問題的核心,在於朝廷忌憚十阿父身後的武官勢力。
若是竇儀執意將十阿父一網打盡,那就等於是與幾乎所有武官勢力為敵,必然是毫無希望的。
所以李延慶提議,只將十阿父中的一人,也就是韓倫當做目標。
用韓倫手中的鉅額利益,誘使其餘十阿父來攻訐韓倫,以分化十阿父。
若是朝廷得知韓倫遭到了其餘十阿父的攻訐,那自然就會明白,武官勢力中起了內訌,韓倫已經失去了大部分武官勢力的支援。
屆時,朝廷出手,殺一儆百,治韓倫的罪,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李延慶態度謙遜,微微躬身:“雕蟲小技罷了。”
竇儀走了一陣,額角冒出細密的汗液,坐歸原位:“本官還有個問題。”
“侍郎請說。”
“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其餘十阿父相信,朝廷即將對韓倫動手?”竇儀對李延慶已是全盤相信,只想知道更具體的計策。
李延慶胸有成竹地回道:“這計策實施起來確實頗有難度,下官以為,整個計策要分四步來走。”
“四步?”竇儀低頭,右手排出四根手指,問道:“哪四步?”
“這第一步,便是造勢...”
......
洛陽城最北端的義修坊,坐落著一處奢華宅邸。
宅邸前後五進,碧瓦朱甍、亭臺樓閣,交相掩映。
一顆碩大石榴樹下,擺著一張漢白玉圓桌,一胖一瘦兩名老者正在對飲。
瘦老者一飲而盡,重重放下酒杯:“聽說,那李重進的兒子入洛陽了?”
胖老者提起酒壺,給自己倒上一杯冰鎮葡萄釀:“不錯,我今早派人打聽到,是昨夜入的城。”
瘦老者面露憂慮:“恐怕是來者不善。”
奮鬥在五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