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誰曾想,郭榮卻一意孤行,讓袁彥去接替李繼勳。
若是袁彥走馬上任,那禁軍中派系的均衡依舊無從談起。
王樸打定主意,無論如何都要制止這份調令。
當王樸話音剛落,袁彥便霍然起身:“王樞相,你這話實在言之過甚,我從軍三十餘載,何來資歷淺薄?!”
袁彥語氣有些衝,但也實屬正常。
他今年年滿五十,前四十載卻是一事無成。
參軍二十多年,袁彥一直都在底層打轉,直到跟了郭威起兵造反,才終於有了些起色。
六年前,周朝初立,先帝郭威替養子郭榮挑選幕府臣僚,其中最要緊的便是澶州掌書記,以及步兵、馬兵兩個都指揮使。
掌書記郭威選了大器晚成的狀元郎王樸,馬兵都指揮使由於趙弘殷的求情,選了趙家次子趙匡胤。
趙匡胤當年二十出頭,年輕氣盛,缺乏經驗。
郭威為求穩妥,便從追隨自己起兵的低階武官中,選了較為老到的袁彥,擔任澶州步兵都指揮使,一老一少,共同輔佐郭榮。
袁彥當時的低官階,反而成為了他的優勢。
畢竟州步兵都指揮使,不過是個從八品的小官,郭威總不能讓高階武將屈尊紆貴。
靠著這份來之不易的運氣,袁彥一轉前半生的頹勢。
郭榮成功繼位後,袁彥隨他入京,僅用三年,便從籍籍無名的八品小官,升到了凌駕絕大部分武將之上的防禦使。
離武將巔峰的節度使,袁彥僅差一步之遙。
若是袁彥能夠成功頂替李繼勳,擔任侍衛步兵都指揮使,那升任節度使便是板上釘釘。
因為只有節度使,才配得上侍衛步兵都指揮使一職,李繼勳如今的本官,正是昭武軍節度使。
反駁完王樸,兩鬢微蒼的袁彥抬頭望向上首的郭榮,聲若洪鐘道:“請陛下放心,臣定能替陛下分憂解難。”
“好。”郭榮滿意地點了點頭:“此事就這麼定了。”
王樸心急如焚,還欲勸諫:“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