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塊墓碑嗎?”李延慶站在一塊低矮的石碑前,看了眼碑上模糊的字跡,望向身邊的方誌和。
方誌和帶著兩個烏衣衛立在一旁,靠過來答道:“是的,屬下有郎君賞賜的望遠鏡,在百多丈外都看得很真切,那蕊兒今日天微亮就出了城,坐馬車直奔這塊墓碑,這墓碑周邊的雜草都是剛被鏟去不久的,痕跡都還是新的。”
李延慶聞言再看向墓碑,周邊的土地有明顯被翻過的痕跡。
方誌和又補充道:“其實那蕊兒還在墳前放了不少吃食,只不過她一走就被附近的乞丐拿走了。”
“嗯,我知道了。”在確認這就是蕊兒今早拜過的墓碑後,李延慶蹲下身,看向了墓碑上的字跡。
“漢故大理寺丞秦永字曼叔...乾祐三年十二月甲午朔。”李延慶低聲唸了出來:“大理寺丞是從八品的本官官階,看樣子這秦永正是蕊兒的父親,死於乾祐三年。”
“中間的字跡有明顯的割痕,大部分碑文模糊不清,應該是出於人為。”李延慶撫了撫石碑,視覺和觸覺上的感受都告訴李延慶,這塊墓碑曾被銳器刮過。
李延慶站起身,心中分析:“這僅存的首尾兩行字透露的資訊並不多,僅有人名、職位和死亡時間,那麼中間這模糊的幾行字很有可能是秦蕊自己有意損毀的。
恐怕這塊墓碑上的碑文記載了不少秦家的往事,秦蕊不願意被他人知曉,所以才會加以破壞,看痕跡已不算新,估計有很長一段時間了。”
在分析完秦蕊損毀墓碑的動機後,李延慶將注意力放到了墓碑記載的時間上:“乾祐三年十二月甲午朔,正是四年前的今天,所以秦蕊才會來替父親掃墓。”
“等等,乾祐三年,不正是...”李延慶算了算時間,發現這秦永死亡的年份,正好是大哥參加的宴席上,某位客人聲稱見到秦蕊的那一年。
“也就是說,那位客人在秦家見到了秦蕊之後,她的父親秦永正好就在那一年死了。”
“而且,乾祐三年正好是後漢朝的最後一年,郭威在那年的十一月起兵造反,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正式登基,建立周朝,改用廣順年號。”
“那麼,郭威在十一月造反,攻進開封時,又是哪一天?”李延慶皺眉想了想,在心中給出了答案:“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在十一月的乙酉日?那天正好也是後漢隱帝被殺的時間。”
“那乙酉又是哪一天呢?”
此時記年份和日期都採用六十甲子制,六十為一個輪迴,要計算確切的日期很是不便。
不過從墓碑上李延慶可以得知,十二月初一為甲午,因為日期後帶有“朔”,以此來表示每月的第一天。
從甲午往回倒推九位,便是乙酉,所以郭威攻入開封的時間,是乾祐三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所以,秦蕊的父親秦永,是在郭威攻入開封城後的第九天死去的。”李延慶在心中推算出了答案。
“不過這個日子,就有點意思了,當年郭威帶兵入城之後,因為國庫空虛,沒錢打賞士兵,只能縱容麾下士兵搶掠開封三天,以此來補償士兵們,這秦永的死,是否與這次搶掠有關係呢?”
李延慶在心中想著:“當時郭威手下應該有十餘萬軍隊,十萬人搶劫僅有三十來萬人口的開封,肯定是狼多肉少,據說當時有不少高官都遭了殃,甚至都有宰相乃至節度使級別的官員被亂兵們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