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州城目前依舊在偽唐手中。”趙匡胤向三位同僚公佈這條重磅訊息時,語氣很是和緩,彷彿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作為軍中高階武將,趙匡胤當然早就知道捷報為假,並向滁州上下隱瞞了此事,只是今日朝廷發來詔書,他必須向下面澄清。
馬崇祚眼珠一轉:“那捷報之事該如何收場?”
“那份捷報的內容並非真實,乃是翰林院謄寫詔書時有所錯漏,目前,翰林學士承旨徐臺符已告老,另有五名翰林被奪官查處。”趙匡胤頓了頓,環顧三位同僚,接著說道:“捷報之事就此了結,等會就在州衙外張貼告示。”
說罷,趙匡胤看向馬崇祚:“馬知州,勞煩你將朝廷的詔書散發到三縣去。”
“是。”馬崇祚應了一聲,接著問道:“那下官返回衙門後,也是如此向胥吏們解釋麼?”
趙匡胤輕輕頷首:“正是如此。”
馬崇祚低頭看著地上的青磚,不再出聲。
朝廷的法子竟然與自己的猜想如出一轍,看來從古至今,都是這般解決問題的,只是可惜了這幾名翰林學士,不過徐臺符被迫告老,對馮吉而言恐怕不是什麼好訊息......李延慶對朝廷的處理手段早有猜測,除了在心中吐槽兩句,表面上依舊秉持著緘默。
高錫一開始很是錯愕,但他清楚官場中的各種門道,再聯想到朝廷最近對濠州城的進攻,很快就反應過來:
這所謂的捷報,所謂的壽州大捷,從一開始就是假的,壽州城一直就沒有被周軍攻佔過;
朝廷故意散發假捷報,估計是為了騙濠州守將上當,如今這個目的已經達成,或者遇到了重大挫折難以為繼,朝廷便開始出來澄清假捷報;
為此,就需要謄寫詔書的翰林學院出來頂罪,翰林學士承旨徐臺符以及五名學士成為了犧牲品......
好大的陣仗,不過與自己無關,只要不妨礙自己撈錢,這都無所謂,最要緊的是這滁州到底還能維持多久的安穩......
高錫還並不知道,周軍在濠州城下吃了虧,已經退回了壽州。
正當高錫沉浸在思緒中時,趙匡胤將其叫醒:“高判官,你可還有異議?”
高錫回過神來,扭頭看了看身旁,見兩名同僚都盯著自己,便微微低頭,恭謹地回道:“下官並無異議,全憑太尉做主。”
“很好,那便散了。”趙匡胤起身,離開公案,挑起身後的門簾,離開了公廨。
四位主官默契十足,對朝廷這份澄清詔書將會帶來的影響閉口不提。
李延慶返回推官衙門,立刻召集衙內的胥吏。
“今日有一件要事向諸位公佈。”李延慶掃視五位胥吏,沉聲道:“朝廷之前下發的壽州城破之捷報,系翰林院謄寫錯漏,目前以翰林學士承旨為首的六名翰林,已被革職查處,朝廷已發來澄清詔書,壽州城目前並未攻克。”
五人皆屏息不言,李延慶遍覽五人的神色,心中已然有數:自己這五名下屬估計都早已知曉此事,尤其是戴景和婁斌,神色自若,兩家應當已經派人去壽州城左近打探過了......
但不論如何,朝廷這份澄清詔書,應該勉強能堵住他們的嘴。
五名胥吏偷摸交換了一番眼神,由婁斌站出來表態:“朝廷已有解釋,我等自無權置喙,不過還請推官明示,對衙外是否也是如此宣稱。”
李延慶瞥了他一眼,淡然道:“自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