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這次到底會如何處置這次假捷報?
李延慶不由聯想到了後世:這次不出意外,朝廷應該是拉點官員出來背鍋,對外聲稱這所謂的捷報,是某些官員的疏忽或者錯漏......
這樣朝廷威望能勉強保住,假捷報也能敷衍了事,只有一小撮官員會倒黴,但朝廷肯定會暗中給出補償,簡直是皆大歡喜。
......
濠州後世蚌埠市城外,三萬周軍分成三座大營,將城池團團圍住。
城西一處最寬敞的營帳內,郭榮正在與三位宰執商議要事。
郭榮面容威儀,環顧下首三位宰執:“這捷報一事,該如何收場?”
範質當初同意了這項計策,又是當朝首相,當先開口:“臣以為,可藉口是翰林院在謄抄詔書時有所錯漏,將幾名相關翰林學士革職查辦即可。”
既然想出了假捷報的計策,範質當然也想好了處置的方法,二十幾名翰林學士中有十幾名學士已是垂垂老矣,正好藉此機會清洗一番翰林院,同時也好順便安插點自己人進去。
郭榮不置可否,轉頭看向李谷與王溥:“你們以為如何?”
李谷徐徐回道:“範相公所言甚是,事後對遭受革職的翰林學士做出適當補償即可。”
作為次相,李谷雖說並未與範質透過氣,但兩人向來默契十足也、同氣連枝。
兩位大哥都表態了,三相王溥當然也只能附和:“臣無異議。”
王溥下意識地覺得這處置方法有些不妥:丟擲幾名無辜的翰林學士了事?這實在有些過於草率,而且後患隱憂不少,但他一時半會又想不出什麼好法子來。
“那就這麼定了。”郭榮面無表情,吩咐道:“此事由範卿負責,處置方法一定要能服眾,切不可有損朝廷威望。”
範質心領神會,輕輕低頭:“臣遵命。”
郭榮如此急著處置假捷報一事,其實與周軍攻打濠州城不順有關。
兩日前郭榮領軍疾行至濠州城下,便立刻領兵親赴城下,向城頭守軍亮出皇帝儀仗,並派出嗓門大、懂淮南口音計程車兵到城前喊話,聲稱壽州已破,只要郭廷謂願意獻城投降,周朝願意給他正任節度使的位置,還會善待城內守軍與居民,絕不殺降。
當時見濠州城頭有所慌亂,郭榮預感到自己能夠兵不血刃拿下城池,心中甚是欣喜。
可沒過多久,城頭就恢復了平靜,只傳來旌旗迎風飄蕩的聲響。
郭榮不死心,又派力氣最大的幾名弓兵,將數百份勸降文書射入城內。
但等了半日未能等到想要的結果,郭榮終於按耐不住,下令全軍攻城,想試探下城中虛實。
可週軍剛靠近城外的木蒺藜陣,想要拆除這些守城設施時,城頭就是一陣箭羽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