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樸的七進豪宅,地處皇城西華門外,離皇宮僅有百步不到的距離。
當初王樸隨郭榮入京,身無長物,只能租住左二廂一處偏僻小院,勉強安身。
待到郭榮即位,郭榮立刻就徵用了地段最好的一處豪宅,並賞賜給了王樸。
雖說身居高位,但王樸的生活其實並不奢侈,家中只僱了兩名僕役、四名婢女,以及一名新近購買的歌妓,再加上幾名家人,統共也就十五號人,七進豪宅絕大部分都處於封存狀態。
王樸原來本想將豪宅退還給朝廷,但郭榮執意不收,王樸便只能勉強住下。
正值午後,王樸府邸左側的一處小門被推開,一名身著靛藍色袍衣的年輕女子垂著頭從門內走出。
女子眉眼雖然很是普通,但身形十分婀娜,即便是袍衣內填充的厚重麻絮也難以掩蓋其有致的身形。
剛踏出小門,一陣寒風颳過,女子忍不住打了個寒顫,將手放到嘴邊哈了口熱氣,四顧張望一番,似是不太熟悉附近的環境,片刻之後,她才終於邁開碎步,朝城南走去。
行了足有半個時辰,女子來到熙熙攘攘的第二甜水巷。
第二甜水巷兩旁俱是各色茶鋪,整條巷內熱氣騰騰、茶香四溢。
冬日嚴寒,若有閒暇,開封城裡的百姓喜歡在溫暖的茶鋪裡消磨時光。
在這第二甜水巷裡,天下茶葉皆可品嚐到,有物美價廉的荊湘散茶,也有貴如黃金的閩越餅茶,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皆可在第二甜水巷喝到符合他身價的茶水。
年輕女子步入巷內,對兩側各式茶鋪目不斜視,徑直往巷尾的廖家茶鋪行去。
廖家茶鋪是一家新近開業的小茶鋪,裝潢簡樸,地段極差,在這第二甜水巷內甚是不起眼。
走到茶鋪門口,女子朝招呼客人的茶博士道:“要一壺最便宜的散茶。”
女子嗓音清脆動聽,茶博士正低著頭打量腳下積雪,聞聲抬起頭打量了女子一眼:“好咧,客官稍等。”
步入店內,客人寥寥,女子尋了個左近無人的邊角位置坐下,過了一小會,一名身著褐衣的瘦削男子端著茶壺茶杯來到了桌前。
瘦削男子正是袁立,年輕女子則是他三日前以一百六十貫的價格,賣給副樞密使王樸的歌妓,名為魏三娘。
這種姓加排行再加性別的名字在此時相當常見,窮困人家大多缺乏文化,給子女起名也是相當的隨意。
魏三娘很小就被父母賣進了朝廷的教坊,專門學習音律樂器等技藝,並簽訂了十五年的文契,約定在教坊工作十五年之後,魏三娘便可恢復自由身。
五年多前,正值後漢朝,文契約定的十五年還未滿,郭威起兵造反,領兵進駐開封后,縱容麾下士兵搶掠開封。
教坊這等年輕女子的富集之地,自然成了亂兵們重點照顧的物件,教坊中的歌妓樂師們要麼被亂兵搶走蹂躪,要麼趁亂逃出教坊,事後亂兵們為了銷燬罪證,甚至一把火燒掉了教坊,致使教坊中的文契皆成灰燼。
郭威建立周朝後,再度重建教坊,不過因為文契被毀,便只能重新招募歌妓樂師。
魏三娘趁著兵亂幸運地逃回家中,聽聞教坊被毀,便再未回教坊,而是留在家中孝敬父母。
結果天不遂人願,魏三孃家中本就不富裕,父母兩人一生操勞雙雙病倒,魏三娘本來談好的親事也隨之告吹。
魏三娘雖然家中排行第三,但前兩個哥哥盡皆早夭,為了救治父母,魏三娘今年年初不得已將自己賣給了袁氏牙儈鋪,換取銀錢為父母延醫問藥。
似魏三娘這等精通音律樂器、且能歌善舞的年輕歌妓,在開封最起碼能賣出兩百貫,許多富貴人家都喜歡購置些優秀的歌妓,用於宴請賓客裝點門面。
袁立當時奉李延慶之命培養女察子,正好魏三娘主動賣身,袁立看中了魏三娘精湛的技藝以及悲慘的家世,用一百貫將她買下,曉之以情、動之以利,盡心盡力把她培養成了一名優秀且忠心的女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