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五代末> 第一百九十五章 友人與師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九十五章 友人與師徒 (1 / 3)

偏殿之中,只餘郭榮與王樸兩人。

郭榮一改方才的嚴肅模樣,略顯放鬆地靠在御座上:“文伯,你還想說什麼?若是關內民心不定,我會毫不遲疑地撤軍,這一點你不必擔心。”

王樸並未坐回原位,而是立在殿中:“臣並非要談撤兵之事,而是想勸諫陛下,切莫太過仰賴臣與趙匡胤這班在澶州就跟隨陛下的老臣。”

“文伯,你這又是何意?”郭榮騰地直起身來:“我不仰賴你們,那又該仰賴誰?魏仁浦嗎?還是李重進、張永德他們?他們也能讓我放心地仰賴?文伯啊,你可是我最信賴的人,這樞密使早晚要由你來當。”

“臣並非這個意思。”王樸抬起頭,直面郭榮:“陛下固然要仰賴臣等,但卻不能太過仰賴,李重進、張永德皆為一時良將,為我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但陛下這幾個月來的種種舉動,臣以為稍有不公,恐怕會令不少將領心懷不忿。”

郭榮一聽有些煩躁,他這幾個月來無非是削了李重進、張永德以及一些跟隨過他父親郭威的武將們的軍權,同時還限制了魏仁浦在樞密院的權勢。

但這又如何?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幾十年來,每次改朝換代,每次帝王更替,不都是如此嗎?我郭榮這麼做為何不行?

而且削了李重進和張永德的軍權,郭榮並非沒有補償,李重進去了宋州,張永德去了滑州,宋城是汴河上除開封外最大城市,滑州則是黃河重要渡口,兩人的駐地都不算差,每年的進賬數以萬貫計。

這難道還不夠嗎?

至於魏仁浦,一個白丁出身的無名之輩,能摸一摸樞密使的高位那就是最大的恩惠了。

郭榮疑惑地問道:“文伯,你這話我就不明白了,之前幾朝不都是如此?而且由你替代魏仁浦,由趙匡胤取代張永德,不也是我們兩人早就商量妥當的?”

“臣並非要推翻臣以往的建議,只是臣以為陛下確實有些操之過急了。”王樸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請仔細想想,無論是臣還是趙匡胤,這一年多來,是否有些升擢太快?”

郭榮稍稍靜下心來,仔細琢磨了一會:好像確實是這麼回事。

趙匡胤在去年年初,還只是澶州馬軍指揮使,一個從八品的武官。

而目前趙匡胤卻已遙領永州防禦使,官居四品,本官為殿前司都虞侯,都指揮使張永德長期駐紮在節鎮,殿前司實際的主事人也是趙匡胤,四萬殿前司士兵常日裡都由趙匡胤主持操練。

至於王樸,那就更誇張了。

去年年初王樸還是從八品的澶州節度掌書記,這會已是從三品戶部侍郎,差遣為副樞密使,半掌周朝軍權,被人尊稱樞相。

兩個人的升官速度那已經不是“擢升”可以形容的了,即便用“飛昇”來形容,都略顯不足。

並且郭榮還在不斷給王樸和趙匡胤兩人建功立業的機會,譬如預想中監修開封城的差遣,郭榮已經決定交給王樸去負責。

而此次代天子出使關內的美差,郭榮方才又交給了趙匡胤,如此下去,再有個一年半載,兩人毫無疑問可以位極人臣。

“如你所言,確實有些太快了。”郭榮眯著眼輕輕頷首,旋即猛地睜開雙眼:“但這又如何?朕要用何人,要升何人的官,又何須他人置喙?又有誰敢多嘴?像李重進和張永德,朕難道沒有補償他們嗎?”

郭榮爆發的嗓音著實有些驚人,但王樸巋然不動:“陛下,臣不光擔心有人心懷不忿,還擔心臣等自身才不堪任。”

“才不堪任,這又是何意?”郭榮不耐煩地問道。

王樸徐徐回道:“近來臣愈發察覺自身的不足,為樞密使者,需要對我朝一切軍機要務瞭然於胸,魏仁浦為人雖卑鄙,但從樞密院一刀筆小吏做起,迄今已有二十餘載,對軍機要務自是爛熟於心,臣自愧不如,自覺還需兩載之功,才可略微比肩其人,若是陛下過早令臣接任樞密使,臣恐有礙軍國大事。

至於趙匡胤,陛下比臣更瞭解,他從軍六載不到,未掌大軍,未立尺功,雖因射術拔群受陛下青睞,卻無故居此高位,若讓其領大軍出征,後果恐不堪設想!”

對於郭榮,王樸沒有什麼需要隱瞞的,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字字出於肺腑。

這也是王樸對自己和趙匡胤最真實的看法和評價,他害怕自己與趙匡胤兩人居於高位,卻沒有足夠的才能,那隻會禍患無窮,危及朝廷。

這番話,王樸已經憋了有一陣子了,卻一直找不到機會說出口。

今日見到郭榮又將立大功的機會給了趙匡胤,王樸終於是忍不住了,這才說了個痛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