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書齋外傳來的一陣清脆的銅鈴聲,國子監的午休時間到了。
司徒毓擱下筆,揉了揉發酸的手腕,扭頭對身旁的李延慶道:“去吃飯?”
“去啊。”李延慶聞言也停筆,又檢查了一遍剛才抄寫的兩頁,晃了晃微僵的脖頸,邊晃邊問:“去吃古董羹嗎?”
古董羹就是這個時候火鍋的叫法,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
今日天氣甚寒,李延慶想來一頓鮮香的羊肉火鍋,驅散冬日裡積攢的寒氣。
“當然了。”司徒毓的聲調當即提高了三分。
可轉瞬,司徒毓想起了自己乾癟的錢袋,語調陡然又低了幾分:“還是去食堂吧,今日太冷了,我不想走太遠。”
“走吧,吃一頓熱氣騰騰的肥羊羹,什麼寒氣都不在話下了。”李延慶已經走到了學齋的門口:“這次我請客。”
在出國子監的路上,兩人碰巧撞見了國子監主簿呂端,李延慶便邀請呂端同去,呂端欣然應允。
三人出了國子監,步行約二十分鐘,來到了曹門邊上的新豐腳店。
正店和腳店都是經營餐飲的飯店。
相比腳店,正店要高階些,菜餚酒水也更加精緻。
此時酒歸朝廷專賣,為了節省人力物力,朝廷一般會直接高價出售酒麴來獲得收益,並嚴禁民間私制酒麴。
能從朝廷那購買到酒麴,擁有釀酒權的便是正店。
沒有釀酒權,只能從正店或者朝廷手中購買酒水的便是腳店。
古董羹這種沒什麼技術含量的菜品,正店通常是不屑於經營的,只能在一些腳店和街邊的食鋪裡吃到。
李延慶三人進到新豐腳店,要了個二樓的隔間,點了個清湯鍋底,三斤上好羔羊,四樣時蔬,半斤山藥,還有三樣開胃小菜,以及兩壺蜀中梅酒。
小二先是端來了盛有清湯的圓形銅鍋,鍋分兩層,下層燒碳,上層盛湯。
接著,小二推來了一輛木質小推車,上邊擺放著李延慶所點的全部菜品。
車上還有一隻紅泥小火爐,爐中碳火正旺,爐上的黃銅提壺裡飄出陣陣酒香。
李延慶起身,幫著小二將菜品擺放到了方桌上。
“來,趁著湯未開,先喝兩杯溫酒暖暖胃。”李延慶提起酒壺,給三人都滿上了一杯。
呂端坐在李延慶的左手邊,雙手端起酒杯:“我先敬三郎一杯。”
兩人這些日子裡混得很熟,呂端今年才二十不到,互相之間早就以排行相稱。
李延慶早就打探清楚了這位呂主簿的姓名和身家,也知道他就是後世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宰相呂端。
今日請呂端來吃古董羹,李延慶是抱有目的的。
這位呂主簿有些太自來熟了,先是在李延慶初來國子監遞交名冊的那日,呂端就主動地迎出門來,還熱情地帶著李延慶遊覽了一番國子監。
在入學的那天,呂端又自發地找了上來,向李延慶介紹了國子監的一些情況,包括各學科的新生人數,學錄這一職位的權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