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李延慶稱讚劉詞,趙普與楚昭輔兩人不禁喜上眉梢。
對於趙普和楚昭輔而言,劉詞是對他們恩遇有加的故主,不僅待人親切,逝世之前,還在為他們這些部下的前程著想。
除了趙普他們三人外,劉詞還舉薦了十幾人為官,大多是跟隨劉詞多年的老部下。
李延慶手指輕點桌面:“那,自那以後,王仁贍就一直侍奉劉侍中了?”
“直至此月離開長安,已經有十三年之久了...”楚昭輔的面容透著一股哀切,畢竟劉詞是他侍奉十三年的主公。
李延慶察覺到楚昭輔情緒的轉變,當即說道:
“如此看來,這王仁贍確實是重情重義之人,混跡街坊時,願為屬下赴死,受到劉侍中的恩情時,又願意跟隨劉侍中奔波十三年。”
昨日晚上,李延慶送走趙普兩人後,立刻就派人去宋州進奏院,找來了劉詞的履歷。
如劉詞這等高官的升遷,各個進奏院都是有記錄在案的。
劉詞這十三年間,先是擔任唐州刺史,而後轉任房州團練使,之後又被調回禁軍中任職。
之後又因屢立戰功,升任為防禦使,幾經輾轉,到如今的永興軍節度使,劉詞林林總總也在七八個州當過官了。
楚昭輔和王仁贍能跟隨劉詞這麼多年,奔效於劉詞左右,一直為他效力,稱他們忠誠重義毫不為過。
“但也正是因為他的重情重義,他是絕無可能再投效到李使相麾下的。”趙普感嘆道:“據他所言,他已應允了趙匡胤的邀約,明日便會投入殿前司帳下。”
李延慶聞言,嘆惋道:“也罷,看來我是與他無緣了”
重情重義之人,最是不願背棄諾言。
調整情緒,話鋒一轉,李延慶微笑道:“不過能替家父招攬到則平與拱辰兩位大才,我亦是心生振奮。”
“衙內謬讚了。”雖如此說,但趙普的臉上並無絲毫羞赧之意,對於自己的才能,他有著絕對的自信。
楚昭輔卻不同,當即微露愧色:“在下愧不敢當。”
李延慶將兩人表情的細微變化盡收眼底,看樣子楚昭輔在歷史上名聲不顯,是有原因的。
雖然他忠誠重義,但才能應該是很有限的,從他年歲長於趙普,但仍未能擁有官身便可見一斑。
吏部銓選司的考試,李延慶也是略知一二,那考試著實稱不上有多難,只需熟背兩部經書即可透過,大部分高官家的衙內都是能輕鬆透過的。
趙普瞥了眼身邊的楚昭輔,熱切地望向李延慶:“若是我們能得到李使相的青睞,那全是衙內的舉薦之功。”
“哪裡哪裡...”
三人相視而笑,繼續暢談。
與李府同處一廂的趙匡胤家中,趙匡胤正領著弟弟趙匡義,接見上門拜見的王仁贍。
“三哥,這便是我昨晚和你說過的,射術無雙的唐州王大郎。”趙匡胤牽著自家弟弟的手,滿面笑容地看著王仁贍。
趙匡義還未滿十五,身形有些矮,面容白淨,身著青色的儒生襴衫,一臉書生意氣,光看外貌,與身邊黑而粗的二哥相差甚遠。
兩人原本還有個哥哥趙匡濟,不過這趙家大哥年幼時就早夭了,所以,趙匡胤是趙二,趙匡義是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