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想投靠李重進的文人並不少,但能經過李重進的稽核,被李重進收入麾下的,只有吳觀一人。
李重進並不缺所謂的謀士,自己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哪會需要官都沒當過的讀書人來給自己出謀劃策?
官場上的險惡,可不是這些毛都沒長齊的人能夠理解的。
李重進需要的,是既有真才實學,又能踏實做事的實幹之人。
吳觀作為一名能屢次透過解試的舉人,才學上是毫無疑問可以過關的。
同時吳觀又肯實心用事,即便李重進令吳觀教導自己那三個沒讀過什麼書的兒子,吳觀也肯心無旁騖地教上三年書。
所以李重進最後會選擇吳觀,來當宋州的節度掌書記。
因為在掌書記這個位置上,第一要求就是穩,踏實做事,決不能出差錯。
之前來投靠李重進的文人,大多是些連舉人身份都沒有的人,李重進實在是看不上,大多都未曾接見就趕出了府去。
這其實也直接導致,李重進的名聲在京中文人群體中變得很爛,現在基本沒有文人來投靠李重進了。
若是李谷、王溥或者尹拙他們有合適的人選,推官這個位置給他們也是可以的。
這樣自己手上的籌碼也會多一些。
不過轉念一想,三郎花錢也太快了,上個月給他的五千貫,現在就見底了。
這烏衣臺燒錢速度竟然恐怖如斯。
這是李重進之前沒有想到的,現在他手頭的餘錢並不多。
宋州借貸那去掉了六萬貫,給了李延慶五千貫,組建船隊下南唐購糧,又去掉了三四萬貫。
現在李府的庫房中,大多是些一時間難以換現的賞賜之物,都是些金銀玉器,是郭威郭榮兩位皇帝賜下的。
皇帝的御賜之物,是不能賣出去的,若是讓有心人知曉,少不得要在郭榮面前參自己一本。
這九經,當真如三郎所說,能輕而易舉地就賺取數萬貫嗎?若是如此,一個推官的位置,給出去也就給出去了。
李重進心中打定了主意。
夜幕降臨,開封城依舊燈紅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