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慶這些天一直有思考書吏的事情,聞言說道:“其實竇判官的做法也並非不可行,只要更巧妙一點就好了。”
“哦,你快說來。”吳觀立刻向前傾了傾身子。
李延慶若有所思地緩緩說道:“那些書吏們固然是抱成一團,但他們肯定並非鐵板一塊,要是能拉攏其中大半書吏,打擊剩下的一小半,應該是行得通的。”
在政治鬥爭中,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就是拉攏大部分,打擊小部分,如此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清除異己。
府衙裡的書吏有三十多人,這些人都各有各的訴求,當前能夠抱團起來抵制官員,無非是竇侃和吳觀前些天整治州中的高利貸,動了大部分書吏的乳酪。
但李延慶這些天想明白了一件事,事情的主動權其實一直都是在竇侃和吳觀這兩位官員手上的。
只要能透過利益拉攏一大半的書吏,然後清理掉少數幾個刺頭,這樣既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讓書吏們對兩位官員肅然起敬,同時府衙也沒有停擺的風險。
吳觀畢竟是飽讀史書的人,也是一點就透,語氣中略帶興奮地說道:“三郎所言極是,我現在就想到了一個好法子!”
“什麼法子?”李延慶問道。
“宋州每年有四個吏升官的名額,現在已是九月中,到十一月府衙就要將名單遞到吏部去。”
吳觀這幾天也是被府衙那幫書吏氣得不行,本想將今年的兩個名額就此作廢,此時卻是靈機一動。
“二桃殺三士?”李延慶若有所思。
“沒錯,這可是魚躍龍門的機會,由不得他們不上套!”吳觀白淨的臉上浮現絲絲殺氣。
“就怕他們不上套。”這些書吏都是些地頭蛇,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所謂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李延慶覺得他們不會很稀罕九品小官的位置。
更何況這名額就四個,用來拉攏書吏也略顯不夠。
“若是我將未來兩年的名額都許出去呢?”吳觀笑了笑:“這可是官身,是能夠抵罪的!”
這時候官身能夠抵消一層懲處,比如一般的富豪若是將府上的一名僕役毆打致死,是要被判處死刑的,而有官身的人就可以罪低一等,只用充軍即可。
“原來如此,老師的手筆倒是夠大。”三年十二個名額,這倒是有足夠的吸引力了,李延慶覺得這桃子也忒大了點。
吳觀用力拍了拍桌子:“餌料不夠香,魚兒怎會上鉤呢?這事就這麼定了,午後我再去一趟竇判官府上和他商量下,”
“那就祝老師旗開得勝了。”李延慶微笑著說道。
“對了,我今日來其實還想說件事。”吳觀收斂了下情緒:“三郎可還記得陶文舉麼?”
李延慶凝重地點了點頭:“當然記得。”
當初陶文舉在宋城的所作所為,給初至這個時代的李延慶很大的震撼,讓李延慶感覺到這五代的末期,雖已有和平的曙光,但仍處於亂世之中。
“陶文舉近日去了鄧州徵稅,結果這鄧州的節度使學了三郎你的法子,也給治下的百姓發放貸款。”
談及此事吳觀頗為開心,對於陶文舉這等酷吏,吳觀自是極為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