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中原腹地的宋州,歷經安史叛軍、唐末農民起義軍的洗禮,而後又成為中原軍閥混戰的主戰場,一度人口銳減,唐玄宗開元年間尚有戶數十三萬,到唐末已不足三千戶。
因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自四十四年前朱溫統一河南建立梁朝,戰亂不再,宋州的戶數不斷增長。
四十四年間,戶數從三千餘戶增長至四萬戶,人口從二萬不到增長到二十五萬有餘。
此時的宋城,唐時舊名睢陽,安史之亂中,叛軍攻克張巡所守的睢陽城後,因損失慘重,洩憤摧毀了睢陽城。
此時的宋城是在睢陽城的廢墟上重建的,當時宋州因為戰亂人口稀少,所建造的宋城規格就很小,沿用到此時,已略顯擁堵。
宋城雖不大,但因汴河穿城而過,十分繁榮。
正值清晨,朝陽初生,城內各處已是人聲鼎沸,各色商鋪臨街而建,販夫走卒往來穿梭。
除了少數為生計起早奔波的居民行色匆匆外,大部分宋城百姓都從容安逸,遊走於香氣繚繞的早點鋪子中,懶得出門的,甚至還能叫店家送餐到戶。
陶文舉多年為官,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睡前必喝一杯蜂蜜水,早起則喝一杯淡鹽水,並飽食一頓,如此方能保持一整天精力充沛。
筷子輕輕夾起一個小巧的肉饅頭,囫圇放入嘴中,輕輕咬開,肉汁的鮮香在口中恣意瀰漫,再喝上一勺金黃的慄米粥,陶文舉只覺得所有的睏倦都消失無蹤了。
陶文舉前日來到宋城,不光派了軍隊出去抓人,也派人去打聽了宋城有名的吃食。
他的一大興趣就是每到一地,一定要嚐嚐當地有名的美食,昨晚睡覺之前就開始期待這張家食鋪的包子。
穿著普通的灰色麻袍,面容清瘦,像個郎中。店家和其他食客全然看不出,陶文舉乃是此時宋城中官職最高的人,更看不出他就是前天晚上開始令宋城人談之色變,殺人不眨眼的皇帝走狗。
四十四年間換了五個朝代十二個皇帝,導致此時的人們普遍缺少對皇帝的尊敬,認為皇權並不神聖,皇帝並非天生。
陶爽也穿著麻袍,坐在陶文舉側邊,一小勺一小勺地喝著米粥,舉止斯文,身行端正,任誰看到都會稱讚一番。
一名帶著凶煞之氣的漢子走進食鋪,湊到陶文舉身邊,輕輕耳語一番。
等到漢子告退,陶文舉看了看略顯安靜的食鋪,微微嘆了口氣,示意陶爽結賬,起身走出張家食鋪。
“叔父,出什麼事了?”陶爽付了錢,快步追上陶文舉。
“那位節度使府裡的李家三郎,聽說舊疾復發,頭疼欲裂,說是月初來宋城的路上墜馬,頭受了傷。”陶文舉淡淡地說道。
“這事侄兒聽府上的僕人說起過,確有此事。”
陶文舉稍稍仰頭,回想了一下:“可前日他來拜訪我的時候,還挺有精神的,看不出有什麼隱疾的樣子。”
“小侄在家鄉時,曾聽說有人摔傷了頭,每到下雨天就會頭疼,想來也不算奇怪吧。”陶爽想起了曾經的見聞。
“是麼,你懂得倒挺多啊。”陶文舉回頭瞥了一眼侄子。
此時城中的節度判官竇侃也接到了訊息,不過轉瞬就被他拋之腦後。
竇侃每天要處理的公務太多,稍稍分神瞭解下吳觀的動態都是他百忙之中抽出來的精力,根本沒工夫管李延慶的事。
陳氏醫館就和宋城節度使府隔了一條街,陳郎中之前醫好了節度使家的小郎君,令他在宋城名聲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