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武穆五年冬十二月,這一個月,對於全大秦國的百姓們來說,那是喜慶的一個月,因為,就在今年十二月裡,大秦之禮部已經是行文於全國,告知諸州府郡縣,十二月,大秦之武穆王李顯將納原蜀國之東珠公主劉洛以為正妃,如此,為補正宮空虛,而徵選天下秀女以充三宮,諸天下有司,凡有相貌清秀而身家清白,年於十五歲以下之女子,皆可送入宮中,以應侍於左右。
這訊息一經傳出,整個大秦國內,一時間就變得一片譁然,不為其他,只因這天下女子,皆想入選西宮以服侍於武穆王之左右。
大秦之武穆王,自其登基稱王以來,每有戰事,必先於人前,而每戰必攻無不故,戰無不勝。
至如今,年不及弱冠,卻已經是坐擁天下三十州之地,帶甲百萬之雄主。
如此年紀,卻是已經打下如此大地盤,其戰功之赫赫便是上朔五百年,亦是找不出如此一個帝王來,能與之比肩的。
而更有傳聞,武穆王李顯有龍虎之姿,倜儻風流人物,如此奇偉男子,試問這天下間又有哪家女子不思這般兒郎。
對於他們來說,若不能嫁與這般偉男子,就算是能入得宮內,讓他們服侍於左右亦是好的。
所以,對於大秦王所說的選秀之事,在引起一片譁然之餘,卻是湧者如潮。
然而,這一切,對於李顯來說,他卻是並不曾有著太多的改變,一如既往般,他會在上過早朝之後,而選擇在御書房內批閱奏摺,以處理這天下諸多大事,若是乏了,他就會走至那個隴西軍事參謀學院裡去轉轉,再或者是國子監裡去走走。
如今隨著大秦國的興盛,這天下間諸多士大夫階層子弟,亦是相繼的選擇了出仕於秦,而隨著諸多士子,老夫子等士大夫階層的知識分子們的陸續出仕,卻是大大地減少了李顯對於文政人才上的空缺。
而國子監上,名義上是負責於全國各地的蒙學及郡學之事,然而,此刻,卻完全是成為了一個學術研究院了。
皆因李顯編寫出來的四書七經三算術等物,對於這個時代的文學界來說,簡直就是太深奧了,這就是對文學界的一次重大的改革啊。
如《大學》《中庸》等這類四書七經三算術這等曠世之作,就算是換成我中華上古之時,諸多天才人物,那亦是皓首窮經,窮其一生而去研究,去註解的,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豈是這一群初學者能識得的,能讓他們習得些皮毛,那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就這等樣的人物,你又讓他們拿什麼東西以代替李顯去教授給這天下的學子們。
所以,直至如今已經是大秦武穆五年,李顯仍然是沒有能夠舉行一次科舉,實在是這天下諸多學子們,連教他們知識的那些老夫子們自己亦都只是一懂而半懂,全都是半桶水晃盪,你又如何能讓他們教出什麼優秀的學生來?
有見於此,李顯當初卻是特意著那李豐的長子李傲,以秦王室名義,而於這整個天下里去尋求,去招募才學之士,全部進了這國子監,以開始專心攻讀這四書七經之事。
如今,以大秦的強盛之勢,只要是有幾分眼光的人,都能看得出大秦國,已經成了氣候,有著鯨吞天下之勢,只待來年風起雲湧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