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之百里奚,一個從伢子身份轉而被秦王提拔為一國之六部尚書一事,對於大多數平頭百姓來說,可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可是,這地於一些有心人來說,確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秦王,是一個能識人更是一個敢用人的人,天下有識之士但礙自己身份者,一時間只如過江之鯽般,瘋狂的往秦國湧來,他們不求能封侯拜相,但是亦是想要謀得上一官半職,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李顯卻早已經是昭令下去,由李斯量才入用,才德兼備而身家清白者,李顯自然是不會拒之於門外。
秦國,看似龐大,卻太缺少一些有識之士了。
而這呂不韋亦是這其中的一員。
他本商人出身,家裡世代以經商為謀生之道,在士,農,工,商之間,屬於最末一等的賤民。
然而,呂不韋卻亦是位王佐之才也。就在這般空乏的知識環境下,他竟然就靠著自己的才智和見解,靠著李顯所編寫出來的四書中的《大學》《中庸》二本書中所得到的一知半解而開始著書立說,創出《呂覽》這等驚世之作。
而在那蓮花居內,在呂不韋有意賣弄間,更是舌燦蓮花,從上古先賢,說到當今風流人物,民生,政治,軍事,司法,甚至於商貿,農事等等等等,雖雜,卻皆精華也。。
此等人物,李顯又如何能不引以為已用。
~~~~~~~~~~~~~~~~~~~~~~~~~~~~~~~~~~~~~~~~~~~~~~~~~~~~~~~~~!
御花園內,李顯安坐於涼亭之中,正輕品著茶,石桌上,卻正擺著厚厚的一疊紙,其上一頁,筆墨甚至於尚還末完全乾去,卻是李顯又在思索著一些關於兵法上的書籍,他正在努力的整理出來。
如今在文方面,李顯已經整理出了四書,六經,三算術,這十幾本書。
而在兵法上,卻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建樹,除了一個當初寫給梁鎮老將軍的三十六計總綱外,其它的是什麼也沒有。
可是,軍中大將一直以來除了李顯偶爾的耳提面命一下,其它的,李顯自己亦不知道該如何去教。
有見於此,所以李顯才決定,要儘快的整理出一二部兵書戰策來,到時候再建立個軍事學院之類的東西,讓軍中諸多大小將佐們好生的深造一番,想來必有驚人之處。
此時已是到了早春三四月間,天氣逐漸轉暖,伴著偶爾的絲絲暖風,暖風習習怡然自得間,李顯,亦是開始有些喜歡上在上朝之餘轉而在這個小小的涼亭中工作。
“稟大王,有天大好訊息矣。”正這時,確聽得御園外,李斯快步而入,嘴上亦是忍不住高興不已。
“哦,卻是何等喜事兒讓通古這般高興。”李斯不由得暗自奇怪。
李斯,李通古,在李顯的印像當中,他就是一位沉著,冷靜,睿智而又不失風範的人物。如今竟然也有讓李斯這般興奮的,那自然是真如李斯所說的那般,是天大的喜事了。
“微臣自下朝回府之時,卻於府外碰上一人,他願獻西川地形圖於大王,微臣已看過,此圖頗為詳細,蜀中之地形,以及各軍防重地,皆是應有盡有,有此圖在手,入蜀將容易上三成矣。”
此時的李斯,原本那一雙細要被眯成了一條縫了。
“哦,圖呢,可曾有帶來過了?”聽得李斯這般說來,便是李顯也是頗為興奮起來。
蜀之地,佔著的無非也就是地利之勢,若蜀國的地利及軍鎮佈防都掌握在了秦軍手中,有此圖在手,再依據這份掌握的先機,不說能攻入蜀國,但是拿下橫在秦國與蜀國之間的如陽平關,陰平關,散關,劍閣等等這等雄關卻是沒問題的。
只要秦國掌握了先機,而命下這數座雄關,那要吞併蜀國,也只是李顯的一句話的問題。由此可見,這一副地圖的作用是多麼的重要。
如此也無怪乎於李斯會如此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