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比李顯想像的還要順利,這或許也是跟李顯當年交給梁鎮的那一本三十六計範本沒有傳出去有關吧,若不然,不論是曹評,亦或者是司馬相如,再或者是陸準,只要這些精英級的人物,讓他們看上一遍李顯寫的那個三十六計,相信,他們再對照眼前這麼一回事,什麼綿裡藏針,什麼蠻天過海,暗度陳倉,相信他們保準就肯定會明白李顯這唱的是哪一齣了。
但可悲的是,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所以,李顯這個假借著道義之舉而行的假道德之事,卻是如此簡單的得以透過了。
以魏國與晉國的關係,在曹評許下秦國白送來的那三十萬石糧食分上三分之一給晉國後,司馬相如方才點頭答應下了這件事情。
晉國對於秦國如今已經是大開了方便之門,而讓秦國的大軍壓著糧草緩慢透過。
而對於秦國派出的十萬大軍,李斯所給予的回答是讓這十萬大軍增援魏國,幫魏國去抵擋北面燕趙之地的大軍進犯。
白送糧食外帶還白送將士替別人守國土,如此好人,絕對是天下難尋啊,有的時候,曹評在夜裡醒來後,想想都會覺得自己以前老是隨著那晉韓二國攻打那楚國是否做得太過份了,你看人家秦王這氣量,那得多寬宏大量才行?
不說感動吧,但滿心歡喜那一準是肯定的。
對於曹評,司馬相如以及這天下間諸多諸侯們是如何個看法,李顯自然是不會去管他,如今,李顯,卻已經是在安排好了朝中之事之後,轉而就直奔這金州而來。
金州之外,大河對岸就是晉國的中州,只是要到對面去,卻有個很大的麻煩,就是要渡過黃河這條大河口。
好在如今已經是金秋十月間,黃河河水已經是比較淺,人要隻身就這般趟過去可能會有一點困難,可是若是騎在馬背之上過去,確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十萬大軍,以蒙恬為主將,其它如王翦,白起,葉步,黃泰,方悅,呂亮,餘新,郭棟等大小將佐,那是點了足足近百名左右,一併兒隨著大軍而去。
待得十萬大軍渡過黃河,至晉國的中州城外之後,早有魏國的大將王忠領著數千兵馬並著魏國使臣和晉國的中州主將在那裡接著了秦國大軍。
二方相見,那自然是一片歡聲笑語。只是蒙恬卻以大軍在外,主將者不得隨意走動為由,不論那魏國的使臣亦或者是晉國的守將如何個勸法,蒙恬卻就是怎麼也不進城,就在這中州城外,黃河邊安或紮下寨來。
~~~~~~~~~~~~~~~~~~~~~~~~~~~~~~~~~~~~~~~~~~~~~~~
中軍大帳內,蒙恬,王翦,白起,李斯等諸多將領分兩列而坐,而上首處坐著的,赫然就是大秦國那位戰功赫赫的武穆王李顯。
此次伐晉之戰,李顯有意於躲在暗處,明面上以蒙恬為主,其它諸將為輔,也是打著著力培養蒙恬,王翦,白起等數員大將的意思。
畢竟,到如今來說,整個大秦國內,能夠打仗的將領有很多,可是能夠打硬仗卻是很少,少到幾乎是沒有,全都是些半懂不懂的光靠著看了幾遍時造要論這種書的人。連個系統的兵法戰策都沒有,這等樣的人,又如何能當得將帥之責?
李顯如此做,也是迫不得以,畢竟以晉太祖司馬相如的領兵經驗上的老道,就蒙恬,王翦這一群年不過二十五六的小夥子,在這個完全不著兵法,只講資歷的戰場上,李顯還真的很擔心,這一群小夥子們玩不過那個老奸巨猾的司馬相如,而白白的葬送掉了這一次難得的機會。
“稟將軍,如今十四萬大軍並二十萬石糧草已經全數渡過了黃河,盡入了中州地界,接下來我大軍該何去何從,還請將軍示下。”
做為此次明面上的主帥,也是這近百員戰將當中官職最大的一員將領之一,蒙恬卻是當先起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