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晉??此意何解??”對於李斯的提議,李顯不置可否。
他並不是一個不知道變通的人,雖然,在李斯之前,李顯一直都在致力於滅蜀之策,甚至於連董,舒二家,包括麻九,凡是李顯所能調動的外部力量也全都被調動了起來。
甚至於有見於蜀地多山地的現像,對於蜀地所用的步兵,李顯亦是都有完全的考慮。
對於那粗重的盾甲步兵,入蜀地自然是多有不合適的,反倒是那輕甲將士進入蜀地這種多山多丘陵的地段,才是最合適不過的。
只是一直以來,秦國堅持訓練的人手,都是以盾甲步兵這種兵種為主,輕甲的兵種,卻是以長槍兵為主,所以,如今要入蜀之地,在兵種上的訓練配置就會要相對的要麻煩得多。
“斯之計,名為‘借道’,大王且看地圖。”面對於李顯的質疑,李斯卻並沒有顯得半分的慌亂,卻是不慌不忙的從懷裡掏出一份絹質地圖來,仔細的把這地圖平攤於地上。
李斯以他那過份長的指甲,指了指地圖上的魏國,一臉自信的微笑道:“大王且看魏國,魏國共四州五十三郡之地,其中八成以上之地,皆遭遇了百年難遇的蝗災,而在國內民生一片危急的情況之下,周遭韓,晉,楚,吳,宋,魯,燕七國皆想在這魏國之地分上一杯羹,魏國情勢轉危,以魏太祖曹評之能,斯以為,魏國如今所能走的唯一路線,必是合縱連橫之策。”
不待李顯說話,李斯接著道:“楚有蜀牽制,魯國後有齊,燕國後有趙,此六國曆來相互牽制,只需曹評能許得重利,此六國不足慮也,而韓,晉二國曆來又與魏國相交好,斯以為,以曹評之能必能安住這二國之心,如此,魏國所要面對者唯吳國也。”
以手輕拍了拍地圖上的吳國,李顯繼續道:“然吳之地,世居於江東,中間又隔著個宋國,宋之地雖不過二郡,國小民貧,然宋國之小,卻是五臟俱全,那宋之獻公趙芝更是人中之龍,吳之太祖孫賁,想兵進魏國,亦不可得矣。”
“而大王,居關中之地,離魏又相隔晉,韓二國,此時大王若派一能言善辯之士赴魏,言明其中厲害於魏太祖曹評,並許若願以結盟共守,相信,魏之太祖曹評必欣然同意矣。”
“誠如此,又如何?”看著這一張老舊卻是畫得許多圈圈點點的地圖,又聽得李斯如此這般轉來轉去,卻是險些把李顯給繞暈了。
“如此,借或韓,或晉之道而盟魏,則二國之一當唾手可得矣。然斯以為,韓之順公陸準比之晉之太祖司馬相如,多有不如矣,此之借道之計,可一而不可再,斯以為,此計,當應於晉國之上。”
“借或韓或晉之道以盟魏,借道。。借道。。。哈。。哈哈,好,好一個借道也。若晉滅則韓,魏亦唾手可得矣。”此時的李顯,終是反映了過來,不由得哈哈大笑不已。
這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假虞伐虢之計,假虞伐虢之計出自於《左傳,僖公五年》,乃是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所獻之策,當時虞國與虢國二國當中任何一國,比之晉國的國力上都有所不如,可是這虞國與虢國二國之間卻是世代交好,晉國國力雖強於其中任何一家,可是真要同時吃下這二國卻也是不行的,所以,晉國大夫荀息就向晉獻公出了個主意,讓晉獻公賄賂於虞國重臣,說是借虞國的路,去攻伐虢國。
在受了晉獻公的重禮之後,虞國自然是大開國門,讓晉國大軍開赴入國去,可是,等晉國大軍一路奔入虞國大門後,晉國大軍卻是突然反殺,在虢國還沒反映救援過來之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個虞國給滅了,然後晉國收拾整頓一翻,轉身就領著大軍把個虢國也給滅了,透過這借道一事,而讓晉國輕鬆的收穫兩個小國。
如今秦國所處的形勢卻正好與這晉獻公差不多,秦國之國力,比之晉,魏,韓三個小國裡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來得強大,可是奈不住這三個小國他們一直都是相依相靠著,只要其中一國遭難,其它二國必定派兵來救援。
所以,就算秦國再如何強大,一時半會間,秦國想要吃下晉,韓,魏三國,那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