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乃是苦寒之地,那裡羌雜混居,跟那些蠻子們住在一起,他們講的就是誰家拳頭硬誰就是道理。
所以,在涼州,打架動刀子群歐,那是家常便飯,就連處在涼州的三歲小兒,腰上掛的,手上玩的,那也不是玩具,而是小刀小劍之類的。
可見涼州之地有多麼的混亂。
而李顯,今天確已經是明確下令,著驍騎營大軍現在就開始奔赴涼州之地,一則是為了適應涼州之地的風俗人情,再則,也是為了適應那裡的氣候環境,畢竟涼州之地,氣候多以乾燥和風沙漫天而見長,處在這大秦國內部的人們,一時半會間,要是都不適應,那又讓他們怎麼去打這仗,所以,在李顯決定在今年要好好跟那些塞外的蠻子們鬥一手的時候,這讓大軍提前去涼州以適應新的環境,這是一個很有必要的事情。
驍騎營,總帥是李顯,可是,李顯身為一國之君,自然是不能跟著大軍去涼州苦熬,而扔下這整個朝庭不管的,畢竟這朝庭才是這大秦國運轉起來的基礎,而這些躲在咸陽城內的官老爺們,他們才是這大秦國真正的統治者。
所以,驍騎營的大軍,李顯只能是把他轉交給蕭謹來帶領。
蕭謹,這一位當初在富縣裡挖得來的人才,說來也算是一等一的一位智才之士了,可惜的是,蕭謹他終究是這個時代的人,受著這個時代知識的所限制,就蕭謹所說,他讀過的唯一一本有關於戰場上排兵步陣的書,也是那本國治世戒言。
這一本治世戒言,做為一國之根本,做為一個國家最高規格等級的書,當初也不知道是誰撰寫的,這一本治世戒言,包括民政,軍事,教育,司法等等等等,可謂是包羅永珍。
可是,這包羅永珍那也是有一個明顯的壞處,那就是雜而不精。
看著這麼一堆竹簡,足足有十幾副之多,可是,裡面真正說的有用的話那也沒幾句。而一國之民政,軍事,教育,司法等這些東西,那得用多少筆墨能寫完?
所以,這大秦國裡面的所謂軍政高人們,幾乎有八成以上,那都是靠著自己為政或從軍多年的經驗來做事的,完全就沒有一個系統的學說來詳細的解釋於他們的行為。
天可憐見,一堆全靠著經驗來統治這個國家,或者是來領導一支軍隊的官員,那得可憐到什麼程度?
好在,這種情況並不是他大秦國一國這樣,而是整個天下間的諸侯國裡的官員將領們都是這樣。
誰也都是依據著前朝裡傳下來的這一本治世戒言在治理著這一整個國家,靠著這一本治世戒言在打理著一整支的軍隊。
不過,相對來說,此時的蕭謹,跟隨於李顯身側亦是有小半年之久,而每天用晚膳之時,李顯總是要在飯桌上,擠出一點點時間來,用心的教導一下眼前這位李顯所收得來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人才。
好在,蕭謹雖是出身寒門子弟,可是,他也確實是生得個伶俐的頭腦,特別是在軍事上,只要李顯稍微一提出一點點概念性的東西來,這位兄才,就總能總結出一堆可行性的戰略理論,並且常常舉一反三,說出很多道理來,雖然表達的不夠明確,甚至於還有些模糊,可是,經得這位一提點,李顯自己亦是感覺記起了許多曾經看過的名著名言。
說來,經得這小半年的一對一傳授,這蕭謹自己已經是用那宣紙而整理出一部厚厚的兵法書略。
這一部兵法戰策之書,全都是李顯平日點向蕭謹傳授的包括《孫子兵法》《鬼谷子》《武侯八陣圖》《孟德新書》《吳子》《太公韜略》《司馬法》《孫臏兵法》等數十部兵書戰策。
而蕭謹所著的這一本,可謂是包羅了這些兵法戰策之中所有李顯能想到,能提到的優點所在。
這一部書,在這個時候來說,可以說已經是一部國寶級別的存在,是戰場上的無上利器,是任何一位將軍名帥的經典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