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李顯正自仔細地打量著眼前這一副精美的玉器品。
這一副玉器品,個個寸餘大小,半寸厚,而正中心處,確又仔細地用反陰雕之法,而細細地刻著一個又一個的字來。
沒錯,這一套攏共一千一百三十六字的配套玉器,正是當初李顯著那將作大匠雕出來的玉器。
本來李顯是讓那幫將作大匠們雕一本《萬相星辰》的書,攏共也不過五八百字的,可是,這一幫將作大匠們,等了許多,也不見李顯來取,他們又不敢自己去送去,所以,這事兒也就一直擱著。
而這一幫匠作大將裡,也不知道是哪位大師,這般懂得揣摩人心,竟然還知道另外的加字進來,把一些那本《萬相星辰》裡所沒有的字,也給一一雕了出來,所以到得今天,李顯想起要去收這一套活字印刷術用的雕版後,竟然發現足足有一千多個。
明亮的玉器,晶瑩圓潤,一排排一個個擺在書案前,簡直就是一副藝術鉅作。
然而,此時的李顯確是苦惱的不行。
因為要用活字印刷術,就必須要用到紙才行。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其它東西不能用,比如常用的絹布,用上這活字印刷術,倒也可以印刷上去,可問題是,若是用絹布,一個在墨水擴散上,布吸水能力太強,而這印刷的雕版又太小,印出來的東西很容易就糊掉,再個就是絹布太貴了,李顯要的是批次印刷,有的時候一本啟蒙讀物,那都是要印個十萬數十萬份的。
若全用絹布,那麼花多少絹布?可若是用紙,這成本一對比,那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啊。
所以,造紙,這成為了李顯眼前的當務之急。
可是,造紙怎麼個造法呢?李顯確是完全沒有印像的,唯一記得的,好像就是說拿一些碎布片啊,棉麻啊,樹皮之類的東西,然後放水裡使勁泡,跟沼氣發酵一個意思,之後再怎麼樣,李顯就完全沒印像了。
不過,有這些記憶總比完全沒有頭續好,而讓人去試試總是可以的。
當下又招得來工部裡相關的人員來,李顯細細地把這其中的一些知識要點大致的講了一下,而至於接下來該怎麼辦,李顯確是特意點了數名頭腦靈活,很有些發明創造動力的人來,特別設立了一組,名字就叫研發院,特別規定,這研發院裡的人,可以不用在工部裡供職其它什麼事情,只需要安心完成李顯安排下來的任務。
原本再整個天下間,甚至於上述至五百年前,這天下間所有的讀書人,所用來書寫的載體,除了龜甲外,獸骨,金石玉器,竹簡,木牘,絹布等,都是非常常用的一些書寫類載體,只是金石玉器笨重不堪,而獸骨,龜甲之物又太過於有辱斯文,大為士大夫階層所不喜,而唯一能入得他們法眼的,除了竹簡外,也就是絹布了。
竹簡雖也笨重,可是書寫起來倒也合適,而絹布輕柔,只是造價太貴,非大富大貴之家不可取。
而紙,乃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一個重大里程碑式的存在,就如同造字一樣,文字,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一個***,而紙張的出現,無疑是可以標榜人類文明進步的又一大傑出貢獻。
其實,紙張的造出,是很簡單的東西,只是在以前,根本就沒有人想起來而已,而在李顯提出了這般一個框架的時候,其後續的研發,雖然不能稱之為一路坦途,但是至少,也算是相當的順利的。
剛開始是按著李顯的提議,以樹皮,嫩木心,麻布,等物混合著浸於水裡,讓他自然發酵,可是,不說那麻布生之類的東西,就說這樹皮,就靠著這種純天然的發酵,若想出得一缸好紙出來,怕不是要等上小半年時間。
這等耗時耗力的工序,李顯自然是知道出在那些用來浸泡的水的問題上,若是讓李顯知道能夠在水裡放上些簡單的化學原料以加快這些原材料的腐蝕的話,那造紙的這一套工序自然就能夠很順利的完成。但是,李顯不懂,他明知道這腐蝕太慢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加入適量的新增劑,可是李顯確是毫無辦法,只能等著他純天然的慢慢的去腐化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