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營場外,來報名加入由李顯這位大秦國國君所親自領導的“驍騎衛”計程車兵,怕不是有七八萬人左右,李顯在暗自驚歎於自己的個人魅力之餘,亦是咋舌不已,時在是這場面太火爆,所要選報的人太多太多了。
李顯確是不知道,他自己在金州與那晉國一戰之後,如今軍隊中的聲望是有多高,可謂是如日中天啊。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的,在如今這麼一個只講究兵對兵,將對將的年代裡,每一場戰爭下來,所要死的人,那都是不可能數計的。
可是,李顯打的戰,確是完全顛覆了這一份傳承了數十上百年的理念。
李顯在金州,連著的這數場戰,那打的叫一個漂亮,幾乎可以說是用“奇蹟”這兩個字來形容。
誰不想跟著這般一位常勝將軍,而且還是能經常建立奇蹟的將軍。
所以,對於蕭謹至軍營中說是奉了大王之命,而來組建驍騎衛時,來報名加入驍騎衛者,簡直是多如牛毛。
好在李顯這一回心也是夠大的,雖然名義上仍然只是說要組建一個護衛李顯這位大秦國帝王的護衛營,可是,這所招上限的名額確是足足的一萬人。
“梁將軍,孤要組建的這驍騎衛,如今可就交給蕭將軍和梁將軍二位將軍之手了,至於怎麼個篩選法,孤就全交給二位將軍了。”本來按李顯的意思,自然是想著要親自下手把這個驍騎衛給組建起來的,畢竟來說,這個驍騎營,到時候就是拿著來護衛李顯他自個的人生安全的。
只是李顯確是打著要徹底的收服蕭謹和梁寬這位手握重兵的大秦國將軍,再則也算是為蕭謹這位李顯未來的絕對心腹給提前安插進軍隊中去。
要知道,李顯如今要組建的這般一個相當於護衛御駕和守護皇城禁地的禁軍,如此這般一支重要的軍隊交給這二位組建,自然是代表著李顯給予了這二人莫大的信任。
“還請大王明示驍騎衛所屬軍配。”到底是常年征戰於四方的將軍,比之蕭謹這位剛出道的智士,在經驗上,那是相當的有優勢。
“孤之驍騎衛,屬雜軍,暫定騎卒二千,硬弓手三千,長槍兵二千,大盾甲士三千人,梁將軍以為如何。”這是李顯早就考慮好了的數字,一個萬人營裡,盾牌兵三千人,配上二千長矛手,這五千人一窩在一起,盾牌兵在前,長矛兵在後,列上一個方陣,若加上刀兵甲利,士氣又旺盛,以李顯自己估計,拿這五千人,去挑個一到一萬五千人,那絕對是如海中磐石般,悵然不動的。
若是再配上三千支硬弓,擺個圓陣出來,嘿嘿,甭說了,就這七千人,打陣地戰,去挑個二萬人,李顯敢狂妄地說,這完全不是問題。
當然,如果是能再碰上二千輕騎兵,就憑這一個萬人營,李顯都敢去單挑個五萬人的軍團。
只是,很顯然,對於李顯這般安排,梁寬那是絕對持著反對意見的。
馬步弓三軍,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人力家窮時,在梁寬所學的兵法裡,這種多種兵而亂湊在一營裡的做法,那完全是給這一支軍隊在找死路。
陣地戰上,騎兵四處突圍救火,那步兵跟得上嗎?弓箭手呢?那不是純粹的去送菜?
在梁寬的意識裡,或者說在整個這個時代的所有諸侯國裡的將軍們眼裡,李顯這種無法統一號令,無法進行統一攻擊與撤退次序的軍隊配置法,那都是一種自找死路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