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考官私漏題目一事,禮部將所有透過審閱的答卷,其中作弊的那幾份通通剔除。
按彌封號重新稽核後,再次排定名次,將最好的答卷放在上首。
無疑的這份答卷,出自稷澂之筆。
他的文章獨樹一幟,言之有物,但凡是有識之士一眼便能看出文章俊秀。
前十的答卷按照慣例,呈上龍案。
今年的題目過偏,哪怕放寬了稽核標準,但此次會試的答卷仍舊不及往次,不過前十還是不錯的,尤其放在最首的那份答卷,更是可圈可點。
稷澂的答卷放在最首,而且一筆好字,看著便是賞心悅目。
道仁帝閱得那叫一個盡興,酣暢淋漓,不過礙於沾親帶故的關係,他沒有明說什麼,只是默許了稷澂會元的名次……
朝廷求賢以科目為重,公道所在賴此一途。
道仁帝因舞弊大案,行令李西涯會同五經同考試官,將場中硃卷,重加翻閱,從公去取,以息物議。
開榜日期,亦乞改移三月丙寅日。
弘治十二年三月丙寅日,杏花綻放。
夏藕早早巴巴地就起了,素來貪嘴的將早膳帶到了馬車上用。
足足在貢院外等了一個多時辰,才等到差役來放榜。
稷澂剛要開口讓曲巳去看榜,夏藕就利索的蹦下馬車,一股腦的鑽進人群。
他忙追了上去,生怕人流把自家的小娘子給踩腳底下。
其實,無論早看,或是晚看,不都是一樣的結果?
榜單就貼在那裡,又不會跑?
人流立刻開始移動,夏藕也被裹挾著向前走了很遠。
不過,這正在她的意料之中。
她藉著身形瘦小的優勢,在人頭攢動之際,擠進了最前排。
與此同時,三聲鑼響,差役開始唱榜,從榜單最後一名開始。
“弘治十二年,己未科貢士選才……”
近三百人的榜單,似乎長得不能再長,又短得不能再短……
夏藕在漫長的等待中,連手心都溼津津的。
終於,她聽到了唱榜最後會元的名字。
“弘治十二年,己未科貢士頭名,清河縣,舉人村稷澂!”
登時,夏藕重重地撥出一口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