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星,面壁者辦公大樓。
晚餐被工作人員送來了會議室,吃過晚餐後休息了幾分鐘,應急小組的成員繼續工作。
姜宇剛才在吃飯的時候想到:“你們說,黑方人當年會不會也被‘樂園’坑過?”
郝瑩也跟著猜測道:“很有這個可能,這也能解釋黑方人關於意識方面的技術,為什麼會這麼發達。”
按照常理來說, 應該沒有哪個文明,會看重意識方面的研究。
畢竟意識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不如研究實實在在,又有明顯參照的科技更合理。
但是黑方人的科技裡面,最讓人矚目的,就是意識轉移技術。
人類做反向研究的時候, 才明白這麼做的難度有多大。
一直以來,人們有一個設想,可以把意識看作是一個特殊的電子訊號,只要把這個電子訊號複製下來,再轉移到別的身體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永生的目的。
可是在進行相關實驗的時候,人們發現複製那個電子訊號生成的模擬人,就像是個空殼子。
他有判斷能力,也有一定的應變能力,但是做起事來就像是個機器人,只在固定的準則之內做出選擇,做出判斷。
超出這個準則的範圍,就會發生嚴重的誤判,或者乾脆不做出任何反應。
最關鍵的是,這樣的模擬人沒有感情!
在這個實驗之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生物學研究表明,人的感情來自人類身體分泌的一些微量元素,或者內分泌激素。
但是這個實驗卻讓人總結出了三個關鍵點:第一,人類觀察到的那些代表意識的電子訊號, 很可能是意識跟身體之間的交流訊號。
如果只複製這些電子訊號, 等於只複製了意識的一些指令, 而不是意識本身。
第二,人的情感是意識和人體互相作用下的產物,兩者缺一不可。
第三,按照現在主流地猜測,意識跟身體是共生關係,雙方互相提供對方所需要的能量或感知。
那麼如果要把意識從一個身體裡,移動到另一個身體裡,根本不需要複製,乾脆去轉移意識好了,就像是移植眼角膜!
所以黑方人的技術才一直叫“意識轉移”,而不是“意識複製”。
就目前來說,人類對意識只有一個籠統的認識,轉移比複製更容易做到。
相信黑方人也是發現這一點,才開發了關於“意識轉移”的一系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