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87、流氓在磨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7、流氓在磨刀 (1 / 3)

那肯定要一起呀,潘雲燕還拍著自己32B的胸說她已經給老師請假了。

說是要找荊小強打聽找補點聲樂技巧,看能不能給表演班湊個聲樂節目參加慰問活動。

其實專業課都是以散養為主,更多看天賦打磨,老師也喜歡這種碰撞出來的火花。

沒準兒她都能沾光。

杜若蘭的表情則已經是曠課都無所謂那種,只注意幫荊小強把肩領衣襬拉扯好:“我靠唱肯定是不行的,但可以去學習看看,這些見識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吧?”

荊小強招了計程車,幫女士開後門,自己坐進去都讓桑塔納沉了下:“對,大學裡面見識的經歷才是最重要的。”

路上他就給後座倆姑娘科普了下目前錄音棚的常識。

一般來說一盤專輯,無論是磁帶還是CD,都是先湊歌,找齊十來首,分別出小樣。

確定之後才算是立項,就像是影視劇確定劇本、演員。

製作人從這時候開始操盤,十來首歌怎麼編排順序,風格選擇,編曲要不要重新做,怎麼契合歌手的嗓音特點,差不多就跟導演似的。

所以好的音樂製作人地位就挺高。

歌手實際上沒什麼發言權,叫怎麼唱就怎麼來,大牌歌手都沒幾個能撼動製作人。

畢竟越是好演員也越要找靠譜的好導演。

但荊小強是個異類:“我這是盜版或者說翻版歌曲磁帶,基本上我自己說了算,也沒打算請製作人好好張羅,目的就是為了把beyond的歌曲炒熱帶紅。”

杜若蘭和潘雲燕都沒覺得盜版有什麼,只是好奇:“還要靠盜版來帶紅正版呀?”

荊小強更熟悉的解釋下。

八十年代前國內壓根兒就不承認國際專利版權這一說。

用老說法就是整個華約陣營就沒有版權,那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糟粕。

中國延續這個態度,又實際上從古至今的傳統就不太尊重勞動創造者,反而是流通領域倒賣的人賺大錢。

這就叫做禮崩而後樂壞。

規矩從根子壞了,後面一系列做法都會變味兒。

這年頭所有人都沒有版權意識。

所以在八九十年代,讓一首正版歌怎麼快速推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做盜版碟。

這甚至是很多音樂公司、音像出版社心照不宣的做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