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進歌聲裡的情緒,跟加氣泵似的瞬間充滿!
這裡都是浸淫歌舞多少年的行家,居然齊刷刷的有種往後退半步,才能不讓自己感到刺眼的光耀感!
更是對那種洪亮卻又哼哼哼的自如腔調掌控,感到五體投地!
彷彿,嗯,彷彿就像那首:我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背上還背了一個胖娃娃呀,咿呀伊爾喲……的歡快畫面感。
難嗎?
說起來不難,唱跳結合而已。
不難嗎?
試試就知道了,哪怕有了歌聲,跳動起來氣息,呼吸,聲腔共鳴,啥都難度呈立方上升。
光是不要氣喘吁吁,已經刷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荊小強就是雙手甩開,像在扭秧歌的大開大合:
“從穿上軍裝的那一天起,
這裡就是我的戰場。
我要聆聽每一聲發動機的轟鳴;
我要熟悉每一片槳葉的啟停;
每一件工具都讓我擦亮利劍的鋒芒!
沒錯,我也是翱翔藍天的空天神將!
因為那銀色的戰鷹,
同樣也是我的激情飛揚……”
這種以前遵循蘇式建築風格的小禮堂,還多少摻雜了點歐洲歌劇院的聲學要求。
譬如兩側牆面朝著舞臺的波浪狀,譬如牆面碎片式肌理,當年都是人家要求怎麼做就怎麼做。
其實主旨都是為了在沒有電音響的時代,把主席臺上的聲音傳遞到每個角落。
所以原汁原味的歌劇都是沒麥克風的,全靠帕瓦羅蒂式的塊頭,把胸腔共鳴後的聲音再借助歌劇院的建築特點反射擴散到每個人耳中。
保證坐在前面後面,都能聽得舒服震撼。
於是現在就把這小小文工團的成員們震撼到了。
近距離的看這大塊頭,遊刃有餘的歌聲下,還帶著左搖右晃的比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