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唱罷,交響樂團演奏小組的成員們已經鼓掌:“可以的,可以的!有那個味兒!”
“什麼曲子,什麼語種,南美的味道很重,很灑脫的感覺!”
“譜子呢,馬上把譜子扒出來,我這裡記了個後半截,你看對不對……”
對這種級別的樂團演奏手來說,聽歌識譜是個基本功,但更重要的是幾種樂器的相互配合。
聽見如此熱情奔放的曲目,剛剛還準備下班的幾位演奏手都來了興趣。
連歌舞廳經理都被找來聽了個尾聲:“小夥子很不錯啊,這首歌是哪裡來的,想留在我們這裡唱歌嗎?”
荊小強沒有據為己有:“一部國外電影裡面的,版權肯定沒有,但我能把譜子和器樂搭配出來,我需要有個演唱練習的機會,您覺得能開個什麼樣的上臺價格?”
經理打量他:“就這麼一首?一招鮮很容易被別人抄了去啊。”
荊小強笑得很含蓄:“我肯定還有其他曲子,您這價格開得合適,我能源源不斷的上新曲子,包您這裡觀眾滿意。”
這年頭的歌舞廳經理都是下海承包資產的能人,也不含糊:“明天先試試看吧,表演五首曲子,五十塊錢一天,效果好我肯定不會虧待你。”
在月收入只有幾十百來塊的90年,滬海這最好的大眾歌舞廳,每張門票是兩塊錢。
從下午六點到晚上十一點這五個小時進進出出,偌大個舞廳能賣出去上千張票!
所以說娛樂行業賺錢,哪怕是在經濟不發達的時代,都理所當然。
荊小強也不貪:“好,只求您能做到水漲船高就行了,起碼我要在這裡待到看能不能考上戲劇學院。”
基本都畢業於旁邊音樂學院的樂手們,立刻笑著把他圍起來,七嘴八舌的問詢情況。
戲劇學院他們熟得很啊。
更主要還是趕緊把譜子搞出來吧。
好在南美舞曲往往在樂器方面非常簡單,一把吉他,一把手風琴跟架子鼓就夠了。
經理興致勃勃的在旁邊看了一陣,確定荊小強是個行家,還預支了兩百塊給他置行頭。
就這麼點講規矩的局氣,讓後來蜂擁而至挖角兒的歌舞廳經理,都沒能把荊小強帶走。
荊小強毫不意外的收了錢,也把自己的身份證遞過去當抵押,更是索性住在了歌舞廳後面的雜物間。
這下他一個月能存一千五了。
一年就是十八萬!
而且唱拉丁舞曲還有個優點,第二天荊小強買了件花襯衫、沙灘褲,就趿著泡沫拖鞋上臺了!
九十年代滬海舞廳的裝修風格,大多都是循著三十年代百樂門的那種金碧輝煌風格。
哪怕在改開以後別的地方還很遮遮掩掩,阿拉十里洋場的底蘊懂不懂的啦。
樂隊都基本是西裝革履,還打領結的。
好在交響樂團這都是工作服。
所以顯著荊小強這身熱帶打扮超級醒目,他還買了個八毛錢的草帽,捏把捏把的就帶著牛仔卷邊,夏威夷凹頂,歪戴上臺還來了個騷包的抹過草帽邊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