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1558、套馬的漢子串聯無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558、套馬的漢子串聯無雙 (1 / 4)

西海岸為主的ABC電視臺、東海岸為主的福克斯電視臺自然都有專業攝像隊伍把持黃金機位。

磚兒臺實際上只來了以屈導為主的一個轉播銜接小組。

考慮到時差,這場在傍晚開始的走秀將在大年三十前後三天晚上連續演出。

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荊小強跟春晚演出的聯絡。

大洋彼岸的磚兒臺看了覺得好,在春晚裡面放放錄播怎麼了。

於是最後全國春晚觀眾看到的節目畫面,肯定跟唐人街現場看到的不一樣,是精心編輯過的版本。

整個“派對走秀”,當然是以唐人街的標誌性開場來啟動。

充滿社團氣息的唐裝打鼓。

兩隻醒獅在一條唐人街舞龍隊的帶領下出場。

可能薪鄉人民都見慣了唐人街的舞龍舞獅,這一回卻輕而易舉的看出來差別。

那看似氣派非凡的龍身轉不出太多花樣,可兩隻由百老匯《獅王爭霸》演員扮演的醒獅,那叫一個閃轉騰挪、嬉戲打鬧。

實際上是滬海戲劇團、戲劇專業輪番過來駐演的毯子功高手。

一旦從愛好者水平上升到藝術表現,那就是真正的功夫!

高難度也就罷了,還在這些日子的歌舞劇排演中,真正練出了獅子般的憨態可掬、威嚴氣勢。

哪怕普通市民不管是不是華裔,懂不懂醒獅文化,這會兒都看得目不轉睛,禁不住喝彩!

他們還不是主角,屈導從平京帶來的中幡高手跟在其後。

如果說醒獅更多是南方華人的鐘愛,玩出了門派水平,中幡這種從明清帝王儀仗隊行軍、打獵時候旗杆演變過來的把式,就絕對是北方專利,南方奪了好幾回也沒搶了去。

因為是過來臨時做的幡旗,荊小強一貫糊弄老外就別搞那麼把細,做的是行業裡俗稱的小幡,三米六高的主杆也是用的這邊能湊合木材,而不是標準的大竹竿,掛上從平京天橋帶來的旗幡即可。

可能這小幡對專門帶來的高手太簡單了,這位中年壯漢冷漠臉,卻把那一兩層樓高的旗幡豎立,輕鬆的在肩頭、臂膀、身後飛來跳去,楞是不倒。

荊小強看他們排練的時候就有點咂舌,因為這位爺能把三四米高的旗幡在腳尖顛上肩部、頭頂、大腿都不掉,但為嘛踢球就是練不出來呢?

決定回頭把這位帶到車路士球場去顯擺。

其實難度很大的。

一根旗杆酒瓶粗的旗杆在肩頭豎立不太難,但掛上一堆旗幡,還有彩釉、錦緞、響鈴、小旗、流蘇組成的圓形裝飾物,稱為纓絡寶蓋,風阻很大的。

這位卻輕鬆寫意,舞起來不僅五彩繽紛,而且讓那些掛墜發出悅耳的聲音。

洋人們自然是看楞眼。

中會玩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