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小強其實對郭優的電影印象,出國前在於他那部把中國人苦難都演盡的《活著》,出國後當然就是愈加爐火純青的喜劇片、賀歲片。
某種意義上《活著》這部沒能公映,荊小強他們這些業內人士都是私底下悄悄看過的作品,應該是老張和郭優各自最里程碑的作品,深深影響了他的心態。
禁不住在上輩子混亂而彷徨的二十多歲中反覆自問:“我為什麼活著?我的人生有什麼意義?我應該追逐的目標是什麼?”
然後才死馬當做活馬的非要去找尋,最後在大洋彼岸變成了只是活著。
現在忍不住順口問了句:“你跟老張拍過什麼電影沒?”
沒想到郭優楞了下:“沒有,他現在可是奧斯卡小金人導演,行情高得不得了……”
荊小強吃驚:“有部叫《活著》的劇本,他好像跟我聊過,還沒拍啦?”
結果郭優壓根兒不知道,反而是程道明還看過這本:“好像是聽說老張前幾年把這個版權買下來準備拍,可馬上就拍了《贖罪》,現在徹底火透半邊天了,沒聽說他準備拍這。”
荊小強哂然。
原來自己真的影響改變了許多。
六七年前剛剛在平京出頭,安寧被老張借去拍戲,後來買別墅時候遇見,自己有意無意的表達了更為開闊的創作思路。
不要緊盯在過去,更不要翻來覆去的用苦難教育觀眾。
不能再把以前那種藝術作品動不動就要悲劇收場的慣例延續下來。
放到二十年後,連好萊塢都不敢輕易死主要角色,觀眾看影視劇就是來放鬆享受的,誰敢喂屎就死一邊兒去。
那會兒還頻頻在國際拿獎的老張還不以為然,等到憑藉《贖罪》徹底拿下最高獎項。
看來他也徹底轉過彎來了。
只是和擅長文藝片的黎鞍、擅長動作片的老餘不同,老張被深深的打上戰爭片高手的印記,在歐美就很難有人請個華人來拍戰爭戲了。
況且莉姐也已經徹底跟老張分開,現在掛在事務所名下,憑藉奧斯卡最佳女配,還有之前一系列各種國際獎項,比安寧更適應海外演藝事業。
這部苦難經典,就掩於塵埃了?
荊小強沒什麼可留戀惋惜的,在他看來所有的文藝嘆惋都得為國富民強服務。
沒有國際地位,好萊塢也是鏡花水月啊。
那部電影最後不是用了個“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麼,用歌聲不更好。
那就馬上把《放牛班的春天》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