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說的恰恰是國內好多先發製造業老闆在這個年代最常用的辦法,利用港臺、日美等地產品優勢,跟落後的內地市場間找尋落差機會。
當然版權問題就根本不在考慮範圍,這也是後來內地製造業被國際上普遍定義為盜版貨的根源所在。
一來因為沒這個版權意識,二來是真沒錢,如果按照歐美體系繳足版權費用,估計也就永無翻身之日了。
白蓮婷想揶揄他裝撇清可是一把好手,但算了算了,忍住嗯嗯。
荊小強是真在動腦筋,不光是這個工業製造的局面,他知道自己不專業,需要大量的產業規模化才能形成追趕局面。
更關注的還是人,從自己帶來這群有著特殊重要任務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到這一片電子廠數萬工人。
他們才是這片浪潮的每一滴水花。
一直默默在後面看,等焦漪帶著大家參觀完了主要的金牌電子廠車間,差不多也到了接近晚飯的時間,兩人才有個眼神交錯。
明顯是問他行嗎,這樣就安排用餐了?
荊小強搖搖頭,抬手擊掌示意:“重點來了,走,跟我一起去個地方,防塵衣脫了口罩可以不摘。”
大家連忙依言照做,紛紛跟著荊小強快步出了廠房,順著後門出去……
其實荊小強不摘口罩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掩護他。
幾十號人在十幾個保鏢拉開距離的交叉包圍下,待在工業區跟生活區的一個路口。
跟之前寬敞明亮又富有現代化氣息的高大廠房不同,這裡很多還是原本的農村街道舊房屋。
然後幾座巨大的宿舍樓非常突兀的矗立在旁邊。
那種層層疊疊的樓層、長廊,掛滿了各種晾曬衣裳的密集程度,對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們來說甚至有種熟悉感,和他們在大學校園的也差不多。
只是密集程度加深了好幾倍。
荊小強蹲在路邊花壇上:“今天除了帶大家來看工業製造光鮮的一面,這是唯一能夠帶我們擺脫落後貧窮局面的工業化之路,也是帶大家看看大時代下普通人的生活場景。”
他其實也是那回春節後跟埃森、伊麵來看到的感受:“你們都是大學生,應該聽得懂,工業區啊,它是個效率的製造單元,所有一切都是為了讓生產效率最大化,相應的會減少人的生存空間,限制人的流動……”
果然,就像是為了印證荊小強的說法,放工的汽笛聲響起,從無數廠房大門開始如潮水般湧出來大量工人。
成千上萬的工人帶著疲憊的神情,對站在路邊也不多光鮮的這些戴口罩人群熟視無睹。
絕大多數人都是麻木的匆匆走過,機械重複了無數個日子的狀態,讓他們相互之間都沒什麼話可說。
也許走在街頭看見十個、百個人最多隻是覺得擁擠。
現在千萬人擁擠著人頭攢動,量變必然帶來質變的那種視覺衝擊力,跟校園裡差別就非常巨大了。
因為大學生無論什麼狀態下,那種神情態度是能夠區分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