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小強從來沒想用這個劇來挑撥離間。
愛蘭爾跟大嚶歷史上有什麼愛恨情仇那都是過去,大嚶帝國在全世界那麼多殖民地,心佑女王的人多了去。
千萬不能用中國人對外族的那種抗爭心態來揣度別人。
但這是種情緒。
可以利用的情緒。
這些國家之間可以相互用,政客裹帶選民,渲染鼓吹族裔情緒,各種領域爭奪話語權。
準確的說就是夜壺,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噁心人。
根本不會影響這些國家之間的相互認知關係,但米高要是鼓吹非裔,荊小強鼓吹華裔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荊小強根本不碰。
上輩子混跡百老匯的優勢就在於,他非常非常熟悉並瞭解這些歐美國家的民情,更瞭解這些國家的文化細節。
當全場觀眾,特別是前排的各種達官貴人、文化界名流明星們都起身鼓掌,並在多赫蒂的鞠躬指引下朝著荊小強鼓掌的時候。
他多簡單啊。
笑著上臺唱了那首《Wd》,沒錯,這首歌的作者就是這座阿比劇院的創辦人之一。
他痴戀的那個女人也把一生投入到跟大嚶的獨立鬥爭中。
詩歌中的舔狗,在愛蘭爾文學史上可是德高望重的文壇主帥。
愛蘭爾人耳熟能詳的詩句,竟然被羅伯特先生用這樣最簡樸的方式清唱。
六百人的小劇場本來就不需要任何電麥,荊小強那種略帶沙啞又充滿磁性的嗓音,賦予了詩歌可以躍然紙上的靈魂,也賦予瞭如詩詞中每段對白以色彩。
完美的回應觀眾,他才是“最懂”愛蘭爾文化的藝術家。
哪怕他是個中國人。
多赫蒂他們熱烈激動的鼓掌,恨不得把他推薦給所有人。
媒體就更激動了。
第二天一早幾乎就是屠版。
所有愛蘭爾的報刊頭條,都是這一出關於愛蘭爾歷史的史詩劇。
這是荊小強以前所有作品都沒有得到過的待遇。
連官方都在認可:
“全場震撼,對愛蘭爾偉大歷史的致敬,感謝這位享譽全球的頂尖藝術家……”
其他媒體就更溢美之詞滿地都是。
扭腰時報“狂飆的速度與節奏,化平凡的吉格舞步為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