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當然就是想精準的看看在同等條件下,到底哪部電影更能勝出。
是崇洋媚外的不講道理的一定好,還是不講理智的優先支援國貨。
對比下。
第二天奇努裡維斯跟他的小夥伴就搭乘米高的商務機,前往HK開始他們的亞洲旅遊,當然也順便會被潘詩穎“接待”了在港片市場露個面。
來都來了,怎麼也要順手利用一把。
可他這種自己跟自己打架的局面,還是在整個內地電影市場迅速掀起熱烈狂潮!
當然,荊小強認為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安寧非得那麼露一眼。
其實她在陽光燦爛裡面也這麼露了光膀子,但那電影不是被扣住了審查沒過麼。
她終於能結結實實的過把癮,為藝術獻身了。
嘩的一下把整部電影在全國迅速推廣開,觀眾可多了!
居然發展到買不到票買站票都行!
這錢就直接進影院或者檢票的口袋,那敢情好。
於是最後的觀影人數絕對有很大水分。
但哪怕是這樣,《太平輪》還是輕而易舉的擊潰《生死時速》。
單單在整個國慶期間,就獲得全國過億人次觀看!
轟轟烈烈的觀影熱潮!
其實作為一個兩世為人都讀了戲劇學院的科班出身。
荊小強知道內地觀眾其實是全世界觀影比例最高的存在。
七八十年代,平均每人要看三十場電影!
沒錯,就是平攤到十億人頭上,一年看了三百億人次的電影!
而發達富裕如花旗,也才人均十二場。
可能是沒有別的娛樂方式,更因為除了省市地縣鎮各級電影院之外,還有超級龐大的放映隊穿行在這個農業大國的田間地頭。
到這時候為止,全國包括禮堂、文化宮等改建的電影院,也不過就兩千多座,但放映隊差不多是這個十倍。
以前是“統一排片”、“集中編映”,票價幾分一毛,為的就是在貧瘠的生活中多點健康娛樂,沒有電視的年代,流動放映隊還要肩負播放新聞片,傳播世界國家大事的責任。
都新時代了,總不能鄉下還天一黑就鑽被窩吧,要不就賭博打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