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小強自己肯定也沒想到,完全是來都來了的順勢登場,卻鑄就了他和米高難以泯滅的國際地位。
就像他曾經在春晚亮相得到全國關注那樣。
這個原本不是機會的機會,卻隨著這場比賽成了絕唱。
因為後來只要提到這場比賽,無論文字編輯還是二三十年後的自媒體影片,都會把荊小強演唱的這首《GlitterandGold》作為背景音樂或者場面註釋。
被鑲嵌在這樣一場名局裡面的歌曲,足以流芳千古。
一首歌五分鐘左右,荊小強和米高從走上球場交替演唱,大約是十二三分鐘下場。足球中場休息十五分鐘,剛好時間上一點不影響。
但就像荊小強下場時候看見羅納爾多又呆呆的蹲在場邊像只傻兔子憨笑,其實上場球員們大多已經回到球員通道,聽見了最後被荊小強反覆演唱的副歌高潮。
全場觀眾本來被明晃晃的加利福利亞陽光曬得滋滋出油,又被意式防守的場面搞得昏昏欲睡。
得了這等樂子,自然是群情激昂,跟著載歌載舞。記者們都收穫無數畫面。
巴西、意呆利球星們也站在球員通道口聽到:「我是血肉之軀站起來,錚錚作響,就像光芒和黃金
我的靈魂燃燒如火站起來,錚錚作響.....」
這歌不是那種聲嘶力竭的暴躁,更像是戰鼓敲打後的視死如歸,淡定又呵呵呵的無所畏懼。
鬧騰,嘶吼的歌聲固然會極大推動情緒,但也會讓很多人下意識的抗拒。反而是這種如大江大河浩浩蕩蕩的沉穩低頻,更容易攝人心魄。
越是心志堅定的人,更容易共鳴,熱血飛揚起來!
九四年其實在足球史上正處於一個承前啟後的交接點,七八十年代的足球打法,在九十年代正向全攻全守發展。
這一方面是球員體能、素質越來越科學化的變態培養,開始吊打以前那種瞎幾把隨便練練的野生天賦。
另一方面也是規則在逐漸調整,更加傾向於鼓勵進攻。
譬如這屆世界盃小組賽破天荒的用了三分制,贏球三分平局一分的方式大家還在適應。
但首次要求守門員不得手接回傳球,只能用腳踢,很多隊伍都還沒意識到這對未來打法的演變。
總之在戰術打法上還比較簡單,主要靠球員自身能力展現。
決賽雙方都是442陣型,還沒有幾年後陣型上都會各種相剋出奇招的花樣,都是四平八穩的硬橋硬馬。
意呆利著名的鏈式防守,混凝土防守,就是在後衛四人的基礎上,又有中場四人協助,層層疊疊的極為厚重。
巴西前鋒動不動就陷入四五個人的絞殺中。
然後自己只有兩名前鋒遊弋在前方,等著偷雞。場面有點難看,就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