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對整個人類,整座星球都從來沒提供過哪怕一丁點貢獻,只會索取跟享用。
甚至包括藝術。
這種貫穿整個百老匯圈子的思想,更對比祖國的強勁製造發展,讓荊小強特別清晰自己的目的。
賺這點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透過這一系列網際網路產業,協助更多內地的高校精英能儘快跟世界領先水平同步跳動脈搏。
這才是荊小強一個人獨處,或者說開車時候思考得最多的事情。
他非常享受這種思考。
感覺恰恰是每年展開巡演,才讓荊小強有比較單純的時間來專注思考。
留在國內的日子,不是學院劇場一堆公務包圍,就是這家那家的各種牽扯情感,甚至連各種間隙都隨時被填滿,動不動被各位4S店分而治之搶收成,噶腰子都不夠用,腦子根本空不下來。
還得是出國來,更接近上一世的生活,彷彿回到了上一世,更主要是沒那麼多國際代理商腰子得閒,才能想事情。
在焦盆能慢悠悠的躺在海面遊艇上跟中森姐姐閒聊,在北美能重遊故地的感嘆思考。
教訓啊,要是真發展成國國都有丈母孃,連這麼點樂趣都沒有了。
可如果大量的內地高校精英來到花旗網際網路公司總部工作,痕跡就太重了,一定會引發移民局跟情報機構的注意,絕對屬於得不償失。
荊小強在幾百上千公里的行程中思考出來的想法,基本是化整為零、李代桃僵。
花旗、焦盆、甚至歐洲、澳洲都儘可能派人去把分公司開起來,作為一家志在成為千禧年最風口的網際網路公司,這是很合理的事情吧。
哪怕之前他給投行表述過到全世界開分公司是下一步的工作,但現在擁有幾億現金,還不用起來?!
這個過程中招募新增個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華裔員工很正常,算是種子選手。
但這點人手還是很少。
於是重點就在於焦盆和右岸、HK這種華人不起眼的地方,大量塞進內地高校精英的同時,從右岸吸收大量技術人員,送往花旗。
荊小強自己很清楚,右岸年青一代沒有多少歸屬感,不會把自己當成內地同胞,甚至連試探交談下,出生在右岸的楊寧靜都不覺得自己的家鄉人有什麼優勢的前提下。
很多人卻沒意識到有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些人能說國語。
在曼哈頓的時候,荊小強就很清楚這個差別,雖然百老匯極其罕見會出現右岸人,他也沒右岸前女友,但唐人街比較多。
他們哪怕在異國他鄉,依舊保持了國語。
如果這些右岸員工成為骨幹,再把他們派回內地去分管工作,絕對比歐美主管甚至焦盆主管更能夠交流溝通。
這是種文化差異的區別。
等於是讓右岸員工去學習消化,然後再傳遞給內地。
因為過去這一年無論是工廠製造業,還是電腦計算機學科,荊小強在實際工作中已經深刻感受到,內地差得太遠了。
被封閉幾十年之後又被封鎖幾年,各種學科到思維模式封閉得厲害,非常需要幫學帶。
右岸在網際網路基礎上也有毋庸置疑的先發優勢。
起碼荊小強印象中的第一部網路小說,就出自右岸。
更不用說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不會受到歐美製約的高新產業發展,在八九十年代就是遙遙領先於內地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