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荊小強本來還想延伸下。
三四十年代的滬海音樂家,和三四十年代的海明威,恰恰身處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走向。
正在經歷二戰,經歷走向世界霸主的花旗,甭管作家本身多麼叛逆,多麼思想性,都是因為國家強大的力量,才讓他有能力思考,油然而生的眼光都是怎麼跟命運搏鬥。
而國破山河在的內地,正在經歷民族最低潮最彷徨最無奈的歲月,能吃飽飯就已經是幸運兒,當然表現出來就是酸楚。
所以用現在的心態還去唱那個時候的眼光,是不是有點矯情?
滬海文藝還最喜歡這個調調。
一貫喜歡鼓吹民國風的,也主要都是這群體。
因為他們憑著天賦跟手藝,哪怕在民國,也能混個溫飽然後滿帶小資情調的傷感,而不是當漁夫啊。
但這時候啥都不用說了,歌舞雙絕可不就是要在這時候用上麼。
哪怕過了好久好久,都還有無數觀眾在傳頌那個夜晚的幸運。
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有半小時左右,卻沒人在意我們是來聽詠歎調演唱的吧,怎麼成了聽交響樂?
因為隨著梆梆梆……梆的著名旋律響起,荊小強竟然在舞臺上展開了獨舞!
見多識廣的HK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到周晴雲他們都情不自禁的站起身來。
環廊在後方嘛,只能看見荊小強的背影,甚至打光都是主要為前方服務。
本來這就是為了安排給不付費的自己人可以旁聽的地方,音樂廳一般也不需要看的。
可這一刻所有人都想看。
如果把《老人與海》拿來跟命運交響曲聯手展現,那就太清晰了。
簡直就像完美無缺的配樂。
哪怕從未聽過看過這兩部作品的人,也會從中立刻感受到身影!
第一樂章從雄壯的陰暗、冷酷、威嚴起步,哪怕希冀安謐、溫暖的渴望安寧是每個人的夢想,可命運就是那麼無常,總會佔領人生的每個角落。
貝多芬自己都把這一章稱為命運之神在敲門,正是這樣的旋律,忽然會觸動內心生而為人的命運感受!
這時候就知道荊小強為什麼穿著襯衫,卻沒把襯衫紮在褲子裡登場了。
展開身形的他就如同海面上飛翔的鳥。
如果忽略黑色的長褲,俯身擺臂的白襯衫,幾乎能讓人看到陽光燦爛,天空晴朗!
卻有突如其來的暴風雨,雨點灑落,無處躲避……
所以第二樂章開始,兇殘的命運試圖控制生活,看似舒緩卻如同惡魔在輕言細語的勸說,就像雨點慢慢打溼羽毛,等發現的時候已經深陷泥沼,無數人也是在這個階段猶豫、懷疑,最終放棄躺平。
就像無數人的心聲,音調低抑的把懷疑、動搖展現出來,躺平吧,算了,這輩子跟自己和解,認命吧,你就是這個樣子,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了,別人都這樣,太難了,何必呢……
命運就是這樣,嘲諷的抽著耳光,讓無數人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