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963、自己的孩子心連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63、自己的孩子心連心 (1 / 3)

也足夠光彩照人了。

HK交響樂團在整個亞洲華人圈也是頂尖的存在,重金吸引了大量內地曾經最好的樂手過去投奔。

畢竟對自身底子很薄的HK,這是個最便捷的短時間大幅度提升水平方式。

而對內地音樂才子們來說,潤到HK也是最方便又不那麼遙遠的變現途徑,年收入幾十萬港幣就已經抵得上原本在內地清苦的一輩子收益。

當然他們也想不到十年二十年後內地會爆發超越得多麼迅猛。

本來他們覺得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為正確的選擇。

可現在光是跟隨歌舞劇團來到滬海,來到滬海歌舞中心就有種刮目相看的難以置信。

從機場溢位來的大道寬闊整潔,市裡面對整個國際社群的規劃配合也極其到位,

放到二十年後都不落伍的社群設計,這種外銷房小區都是外國設計師親手打造,歐式風為主流,隨處可見的雕塑、拱門,圍合式、半開放的統一規劃和城市設計,形成了超越國內時代的建築風貌及環境特色。

某種意義上來說,HK那山上山下海邊的螺螄殼都做不出來這麼氣勢宏偉的道場。

跨國大商超、毗鄰樓盤別墅區,再看馬路對面的全新文藝建築群工地。

就感覺四大塊中,前排已經完工的宿舍教學大樓和音樂廳就很拿得出手了。

趕在國慶前完成兩座建築之前公園廣場開闊地帶,已經成了市民好奇探訪的新地界兒

單看這一塊兒大國氣象小地方很難學會裝扮。

離家多年的遊子,被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給震驚到。

教學樓被命名為醒獅樓,音樂廳就叫東方之珠,既有照月明珠獅子球的傳統意味,也有根據HK命名的答謝,因為從兩三年前起,羅泰甫寫的那首《東方之珠》已經在全國流行,都知道是對HK的代稱。

如磨刀石般敦厚大氣的建築跟HK文化中心大樓有點類似,可又顯得樸實不少,絕對已經可以跟HK審美齊平。

所謂地標建築就能起到這個作用,只一眼就能立刻拉開城市審美高度。

醒獅樓看似只有十二層,體量卻不小。

下面三層是教學辦公樓層,中間五層是宿舍,能容納三五百名學生的規模。

上面四層則類似酒店公寓,包括三十多間客房跟最頂樓的三間高階行政套房。

這可是階梯狀的建築,內部裝修風格絕對保證四星以上酒店水準,還保證每一層不少客房都有個面積不小的露臺,按照高階酒店擺放戶外傢俱、休閒沙灘椅之類,滿足很多海外人士喜歡曬太陽的習慣。

歌舞中心包含大劇院在內,未來肯定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光是這塊兒無論是自請的節約開支,還是創收賺錢,都很有筆賬算。

起碼以目前滬海的接待能力,對這種藝術家團體,不可能去住招待所、旅館丟面兒,雙軌制的涉外酒店就那麼幾家,費用也不得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