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荊小強還算專業吧。
他這種沒錢的屌絲出國,往往都會把之前在國內瞧不起的各種體力活計都幹一遍。
救生員、叢林嚮導這些最適合泡妞一起度假的打工活兒,更是沒少幹。
他甚至非常清楚這種洪災湍急的水流下,最危險的是水下,指不定有什麼樹頂、屋頂、亂石,一不小心被掛住就遍體鱗傷。
所以這種情況下被找到的遇難者,往往遺體殘缺傷害很大。
他哪怕有救生衣,可能都會下意識的抓起這兩袋兒本來是準備送給觀測點的吃食。
半人多高的那種大塑膠袋,裝滿麻花的那個質量差點,但也能充當漂浮物,重點在自家這個泡麵餅的袋子挺厚實,裝了上百個麵餅之餘還有些可能烘乾熱量帶進去的氣體,略微鼓鼓囊囊。
荊小強說法是這樣密封起來送到災區,大家一看就知道沒漏氣,吃起來比較放心安全。
現在成了他鳧水的工具。
這是有講究的。
很多民間鳧水高手,哪怕水性再好,都會用褲子紮緊褲腿形成個氣囊臨時充當工具,這樣就會在水面非常省力的飄浮。
從下水的那一刻,荊小強其實已經考慮到了危險性,做好長時間搏鬥的準備。
每一丁點工具協助,都會讓他的生存機會倍增。
這已經是教科書般的救援方式。
人和動物的區別,不就是對工具的利用嗎。
更主要還是頭腦清晰。
他根本不會試圖迴游到之前的堤岸上。
這種流速下逆水遊行簡直是在白白消耗體力。
不緊不慢的倚著麵餅袋,把一條腿勾住麻花袋朝那片漂浮物靠近,還儘可能讓自己側身漂起來,降低被水下尖銳掛傷可能。
沒在海里遊過泳的人,光是感受這種四周全都茫茫無邊的巨大恐懼感。
就已經手腳無力的投降了。
荊小強遊得很平穩的靠近漂浮物。
甚至慶幸自己之前跟著太平輪劇組、軍艦慰問演出時,重新恢復了下在花旗操練出來的水性:“老鄉?老鄉……”
就是一片樹枝樹幹,勉強能支撐這個倖存者漂浮,荊小強扒拉上去都讓樹枝下沉些,但對方精疲力竭的樣子連話都說不出來。
三十多歲的男性吧,黑紅髮紫的臉膛明顯是鄉下人,卻嘴皮發白使勁顫抖。
艱難的抬抬手,雙眼無神又絕望。
荊小強放心不少:“沒事沒事,只要抓緊這玩意兒就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