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證明,荊小強心裡有這個模糊記憶,羅媽媽更有經歷過的經驗對比。
這事兒就差不離。
這個預警在三五天後就爆發了。
不是長江洪水,而是江浙一帶普降暴雨連綿不停。
導致幾條重要的長江支流水位急速上升。
週末兩天在海邊幾乎都是雨水不停,坐在海邊餐館看著一片片翻白沫的海浪拍打岸邊,還是很愜意的。
特別是汪老師推薦的各種海鮮特別好吃,無論是文蛤蒸蛋、蟶子王、梅子魚、相思螺都極有特色。
當然汪茜還捉弄的給荊小強安排了不少蠔類,多補補呀。
所以哪怕沒看到風和日麗的海景,大家還是呆到最後才連夜返回。
主要也是觀察這機械生產線的流暢,從焦盆進口過來的裝置現在還有技術員工程師負責除錯。
幾個鬼子技術員見到是大明星的產業,驕傲又認真不少,之前都是鼻孔朝天的還各種提要求。
荊小強來了就立刻安生。
知道他得罪不起。
荊小強只客氣幾句,許諾今年的焦盆演唱會給他們留票子,這幾位差點準備賣身。
主要還是跟汪爸一起旁觀商量,泡麵畢竟不是荊小強要的結果。
這是個未來會有很多食品巨頭進入的產業,簡單說就是門檻不高卻很容易做量,最終很難做出差異化。
那就只能比拼管理、銷售等細節。
按照荊小強的心態,沒必要跟這種各路神仙拼生產拼管理,能做個特色自熱鍋保持產業,或者說在這個過渡期早早的讓全國人民最主要是部隊能吃上泡麵以外的美食,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只有連續吃過很長時間泡麵的屌絲,才會聞到那味兒就想吐。
這東西說複雜也不復雜,有了泡麵的樣板在前,荊小強請汪爸留心找機械廠的人來觀摩試製,照著人家的模式來設計自熱鍋生產線,配套的食品盒、包裝袋都要跟上。
最後還帶了剛生產出來的兩箱回滬海,算是給大家都品嚐下,配料包之類還需不需要調整。
包裝袋都還是白板,但品牌名稱已經在縣裡申請註冊,叫東日。
取縣城海邊旭日東昇的意思,也是這個年代故意擦邊,讓人感覺好像有東洋進口的感覺。
連夜回到滬海,荊小強就找印刷公司設計做彩印包裝袋。
滬海也下雨,感覺“太平輪”停泊的地方都升高了些。
然後就在荊小強正跟剛從澳洲度假回來的盧崑崙,一道在中森的錄音棚推敲旋律,羅莉從學院那邊打電話過來:“發大水了!電視上新聞都在播了……”
荊小強連忙跳起來,結果中森這裡連電視都沒,只有音樂裝置,等他跑回家,新聞肯定早就播完了。
索性給袁嘉打個電話,那姑娘就立刻找到儲存錄影帶,把電話湊在旁邊讓荊小強聽了全文。
主要集中在皖徽跟江浙,特別是前者,據說全省已經有過半地區受災,涉及上千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