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前方是巨濤火海,都義無反顧的跟著赴湯蹈火!
有評論家感嘆:“作為二十世紀的現代人,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那種聖女貞德的光輝照耀,讓我情不自禁的願意奉獻一切包括我的生命。”
音樂可以達到這樣的盛況,難以置信。
兩天前還在一面倒抨擊荊小強的巴黎媒體,又一面倒的鼓吹仙音繚繞!
金主的飯要恰,那就閉口不談音樂性,就談人文情懷氣勢,談他做的飛兒鍋,談他把動物園的雞拎回去給米高、女朋友做菜。
那個美食節目趕緊忙不迭的插隊推出。
這個時代,還得是電視傳播效力最廣泛。
哦哦哦,好多法西蘭觀眾算是第一次看清這個中國大男生的模樣。
他們更喜歡生活化的明星。
完全重新整理了對中國人的觀感,年輕、健壯、隨和又風趣。
那些評論家也終於忍不住坦承:“其實從我去年到林肯中心看過他的詠歎調專場,我就非常清楚,他是未來世界男高音歌王的最佳候選者,但他又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流行音樂,特別是搖滾樂上面開演唱會賺錢,要知道再好的嗓音,也有使用壽命,他這是在犯罪啊,這也是整個歐洲古典音樂界對他怒其不爭的慈父態度!”
這個臺階找得好。
畢竟昨晚有不少在巴黎的音樂界人士親身經歷了這樣一場音樂洗禮。
對他們當中好多人,恐怕這些年都很難被這樣刺激到。
那一刻的生理感受是無法騙人的,心理上的衝擊更是久久難以忘懷。
他們現在徹底明白,自己是壓制一個天才。
這首《victory》就是介乎於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之間的作品。
而且前一天荊小強不是唱了那首《let it 》,用女聲先唱驚豔,然後再用男聲大氣收場。
這顯著他明明還有餘力空間沒有展示。
之前抨擊的那些話都是沒事找事兒抹黑,要麼就像這位評論家這樣,坦誠點講清楚,你不能在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之間反覆橫跳!
你不能掉進錢眼裡!
這個理由夠冠冕堂皇了吧。
可更多的媒體記者早就說清羅伯特為什麼賺錢:“我無比理解遠東的那個古老國家在經歷什麼,革命的本質是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讓更多的人活下去,活得更好,才叫革命,這也是我們法西蘭引領了大革命帶來的人類光輝,羅伯特說他拼命賺錢,就是想把資金帶回國去投入建設,這也是革命,他那麼有趣個人,可以在這裡過得很舒適,收穫更多的尊重,但他更願意換成錢,昨天他坐在咖啡館的桌邊,跟二十多個人談過各種各樣的商務合作,可你看他身上沒有半點那些紙醉金迷的氣息,特別是在兩位同伴的對比下……”
米高骨子裡還是黑人,有錢了就要每個指頭戴滿金燦燦,安寧對奢侈品的包包買了就捨不得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