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斐遜就不會把自己當成是個記者。
他不會跟著荊小強去參加什麼釋出會,作為內線人士知道這事兒就行了,他早早的就來到好萊塢碗。
百老匯的東方神奇小子,將會在西海岸的藝術象徵殿堂,好萊塢露天戲劇中心表演,這個象徵意義很大。
一貫西海岸因為好萊塢的如火如荼,是有點瞧不起百老匯的。
可薪鄉市的文化人又天然瞧不上西部牛仔,靠著大西洋怎麼都要高雅些。
所以專欄作家要在這個上面做文章,坐在如同羅馬鬥獸場一樣的環形露天看臺上找感覺。
他才是另一重意義上的藝術範兒。
可他是個文人,真的沒意識到那臺正盡力掛在白色半殼邊的巨大電子顯示屏意味著什麼。
花旗有相當大的顯示屏市場需求,但荊小強印象中百老匯所處的曼哈頓廣場,那麼全世界矚目的地方,好像都是零幾年才陸續開始出現彩色大屏,然後到一幾年成為主流。
嗯,準確的說就是911的時候,02年,當那架飛機狠狠撞進大廈的時候,曼哈頓廣場上無數人一起從大螢幕上驚恐不已的嘆息。
荊小強也抱著位哭得歇斯底里的姑娘,印象深刻。
想想曼哈頓廣場那寸土寸金的地方,牆上一塊戶外廣告牌,一個月多少美元,畢竟上百平米的噴繪畫面製作張掛都要費用。
可進化到彩色大屏之後,可以按秒計算,後臺更換圖片或者影片就行了。
從早到晚二十四小時不同價位精確服務。
廣告方賺得更多,宣傳客戶投放更精準有效。
但在九十年代,更需要這種大屏的橄欖球場、甚至nba賽場,都是掛的那種類似燈泡一樣的比分牌。
什麼時候居然有這種好東西了?!
上輩子的荊小強肯定不知道,這個年份他才大三碌碌無為的懵懂煞筆呢。
現在從停車場就直接跳下去飛撲!
專業演唱會,後世的頂級演唱會這是標配!
對於數萬人圍起來的體育場,坐在二十美元最便宜外圍席位的觀眾,看他已經跟看螞蟻差不多了。
所有的歌聲全靠擴音裝置給傳遞到每個角落。
看現場就是看個氣氛。
是荊小強儘量把這種氣氛再增加點聽個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