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服裝和一些特殊道具,譬如帶鉤的特製皮鞋什麼得安排上。
在對於戲院、電影劇組都不陌生,康凱文找來的專業人手和劇院這邊一起跟荊小強協商,可能需要兩到三天的準備期。
原本後天就會分別離開的所有人手,就得多停留些日子,一應費用,都會由電視臺這邊承擔。
只是相應的就會邀請荊小強他們上電視露面。
在很少有綜藝節目的八十年代,特別是內地連照相都比較稀罕,邀請誰上電視感覺是個福利。
荊小強卻笑了:“我們上訪談節目是要收通告費的哦,別忘了我跟宮澤在東京就上了娛樂節目,起價兩萬美元,這還是友情數字,歐美國家我會翻倍。”
畢竟這會兒連荊小強他們上hk那個深夜訪談節目,都是不收錢的,一切都還在萌芽。
荊小強卻無論是從後世見聞,到現在跟隨亞洲潮流最先鋒的焦盆,都已經走在前面好遠。
康凱文他們顯然也不是為了渾水摸魚省錢,只是有點錯愕,啊,這麼貴。
荊小強就指點他們:“這算什麼,提前公告出去,我們上節目,還會順便唱跳幾段,收視率一定很高,廣告收費呀,找幾家願意掏大錢的廣告客戶來買單啊。”
這就是流量變現。
內地還有兩年才反應過來廣告標王,港臺已經很商業化,但利用明星上綜藝節目製造流量,差不多就是從這會兒開始。
康凱文有種恍然大悟的沉思。
荊小強還沒認出來這位就是未來的訪談綜藝脫口秀大神。
他瞟的還是杜若蘭這邊,不是那渾圓婀娜的背影,而是關於這條打造偶像歌手的途徑:“您這邊確認後面細節工作吧,我得跟其他人談談音樂專輯的事情了。”
華建、李阿宗他們還等著的。
這次能來右岸登臺演出,齊小哥的家庭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荊小強和曹菲的專輯當然也是交給齊小哥和王大衛分別所屬的唱片公司去代理發行。
這是當初開始之前就說好的,王大衛跟齊小哥合力邀約。
但荊小強內心其實明白,在港臺音樂史上,李阿宗、華建所屬的唱片公司,也就是去平京招攬滾圈的這家公司,未來更有前途。
所以嘗試著把杜若蘭這張專輯……現場版的錄音馬上就展開連夜製作!
為了保證杜若蘭這張專輯能夠一炮打響,荊小強甚至提出可以免費到周邊幾所大學去巡演下,方式可以模擬當初他在平京搞高校巡演的套路,音箱裝置放在兩部小貨車上,拉到體育場因陋就簡的在主席臺演唱。
恰好這麼兩三天的製作期,就可以把專輯推上市。
李阿宗還以為他是為了捧紅身邊姑娘,如此落力,頗有些心有慼慼的滿口答應下來。
於是馬上把杜若蘭拉著去攝影棚拍照做封面、海報。
潘雲燕全程旁觀協助,荊小強則到唱片公司連夜進棚監製後期。
哪怕他上臺時候,就要求叮囑過錄音細節。
還是搞了差不多整個通宵,天色微亮才把母帶加急送往製作車間,隨便吃了點早餐回酒店補覺。
推開房間,杜若蘭卻睡眼惺忪的從客廳沙發上醒過來:“現在才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