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一個前奏,幾十個音符,他們能調一個晚上!
一段十秒鐘的薩克斯間奏,樂手反覆吹奏超過幾個小時都沒能讓中森滿意!
這樣一首表達地下戀情的歌曲裡,中森要求間奏的薩克斯能表現出剋制的哀怨,並且要讓人聽了就有在午夜窗前纏綿的畫面感!
沒體驗過這種刺激感受的樂手錶示我革命歌曲還能行,從沒偷過情出過軌,您要我表現這個?!
反正荊小強和樂手們一起目瞪口呆,有這個必要嗎?
中森認真表達,你們聽聽我這個唱腔會不會有聽覺層面的表情跟神態,閉上眼聽……
甚至要能聽出來歌手的性格!
呃,荊小強上春晚唱《藍天狂想曲》的時候,用旋律跟動作表現出地勤戰士的歡快自豪。
這就夠了吧。
非要鑽研到幾個音符間就得有畫面感,感知情緒性格。
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牛角尖地步。
等到人聲的時候,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譬如要搶拍,要重音移位……
換簡單說法就是哆來咪發唆,本來應該在發開口唱腔,卻故意搶拍到咪開始唱,搶個八分音符進段落,唱到後面又神不知鬼不覺的歸位。
這樣可以讓歌手錶達感情有種噴薄欲出的急切感……
荊小強這種無情的演唱機器都臥槽。
他試了下,好像的確有點不同,唱出來給人感覺情緒不一樣。
但有這個必要嗎?
在荊小強看來,這又走進了古典音樂那個鑽牛角尖的誤區。
就像網路後來動不動就是每天幾千幾萬的量,讀者還嫌不夠滿意,這時候還能像古時候的詩詞那樣百般推敲每一個字嗎?
荊小強公開說:“我不是說這樣的推敲不好,而是時代變了,幾百上千年前詩歌是主流,能寫詩歌的人極少,能有一首傳唱大家都很激動回味良久,古典歌劇也是這樣,可現在呢,焦盆每年有多少歌手多少專輯,你們知道網際網路普及之後,更多草根歌手湧現,每天是以海量計的新歌湧現,你還這麼推敲,跟不上節奏的!”
中森脾氣很固執,出道成功以後就叛逆公司安排的甜美形象,走自己的成熟風格。
戀愛中更是啥都聽不進去,一意孤行到自殺。
但現在對荊小強說的,就只一個勁抱歉狗妹拉塞……
須藤在旁邊聚精會神。
啊,不經過未來三十年的世界鉅變,真的很難理解這種時代對歌唱的影響。
荊小強卻簡單明瞭的論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