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音樂學院的學術阻力必然會遠超戲劇學院。
早就有人總結過數千年演變的利益根源,秩序。
權力、人情、社會都是秩序規則遊戲。
秩序一旦達到穩定狀態,就會拒絕一切新的變數。
好比高雅藝術、古典音樂這些詞兒,就標明瞭已經形成既得利益者的秩序。
拒絕改變,是一切既有秩序及既得利益者的本能。
所以保守是一切秩序實體的必然趨勢。
要破壞這種趨勢改變程序,或者外人要進入這個秩序。
只有兩種方式,要麼取代秩序中的某個角色,要麼徹底推翻秩序來打造新的秩序。
歷史就是這樣不停重複的。
當初在焦盆會激起那麼大的反擊,就是秩序本能的反應。
只是荊小強實力太強,而焦盆面向的市場極大,也不可能被他這麼個外國人顛覆。
所以嘗試了下對抗就偃旗息鼓了。
給他在秩序中一個重要角色,甚至透過各種手段把他拉攏捆綁到秩序上,好比默許紗希來平衡關係才是最理智的選擇。
這點可能十七歲的少女都看不到,但荊小強多少明白的。
可滬音就不這麼看。
荊小強顯然已經有了可能顛覆秩序的實力!
哪怕周晴雲、院領導都已經認可了這種改變,下面各個環節被衝擊到的既得利益者都會強烈反彈。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美聲唱法每年就這麼點金貴的機會,專業老師被各位考生、學生眾星捧月的熱度,必然會受到美通一體化的分流影響。
只有讀過藝術院校的才知道,專業老師有多麼豐厚的回報。
一方面藝術上的高雅金貴,可以追求個人成就;
另一方面光是考生對專業老師的求教,在全民可能都吃不飽的年代,專業老師餓不到的。
等社會上經濟條件好起來,江浙滬慣有送孩子學藝術的傳統下,專業老師的授課費水漲船高到早就超越普通工薪階層,如果再有點商業頭腦會辦培訓校,那就輕而易舉的會成為先富起來的那批人。
這種優勢甚至不受年代、時局影響。
藝術老師隨時都有市場需求。
可就怕荊小強這種秩序破壞者,新增賽道就能造成原有集聚下滑。
甭管是政府、校方、社會還是學生的關注度,還是市場輿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