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國內藝術水平都還在慢慢滋長。
八十年代還流行各種傷痕文學,傷痕藝術。
舔舐傷口,反思過去。
根本談不上享樂。
吃飽穿暖都還成問題的時候,誰知道怎麼享受舒適呢。
也就九十年代先富起來的這批人開始有這個裝修意識了。
廣告公司裝得非常有藝術氣息。
當初買下來的時候荊小強就給女老闆探討過,要利用這斜屋頂的閣樓裝出充滿異國情調的藝術感來。
他學繪景啊,又在薪鄉曼哈頓這時尚藝術中心呆了二十年。
見識、眼光都是一等一。
這還是屬於他本身自己的能力。
回頭跟陳薇羽合計下,頗有些夫唱婦隨的他說她畫,圖紙送到平京來女老闆張羅安排裝修。
完工後這位喜歡得不得了,直接把自己的辦公室都搬過來。
斜屋頂朝衚衕內開了段玻璃屋頂直接替換原來的瓦頂,朝外的那一面則平均的開了幾個天窗。
頓時讓昏暗低矮的閣樓變成了生機勃勃的奇異空間。
陽光灑在掛滿綠蘿植物、散落擺放的各種沙發、大型辦公檯之間。
所有的辦公桌都是那種用老榆木門板或者大木板做出來的簡約造型。
老建築原來的木樑,中間穿插的各種柱子都帶著歲月的痕跡。
但設計元素卻讓現代感穿插其中,反而煥發出歷久常新的氣象來。
對比那個暮氣沉沉的《文工報》編輯部,同樣的老建築,這裡做出點適應時代的調整,立刻就雲泥之別。
大學生們自然能懂這種感受,喜歡得這裡摸摸那裡坐坐。
可荊小強卻快馬加鞭:“現在是八月上旬,我要求九月一號開學的時候,全國各地高校必須看到第一份《音樂報》,起碼十六版,初期扶持到年底,以後必須自負盈虧,報紙價格要儘可能便宜,靠廣告賺錢,希望各位能儘早帶領這份音樂報紙,成為全國人民都喜歡的音樂讀物,就這樣,我能做的做完了,先下班,剩下是你們的事情。”
十多位大學生從他說第一句,就陡然緊張!
可後來的每個要求,又讓他們血脈賁張興奮不已!
如果換做那些老油條老編輯,錯愕茫然甚至甩手不幹了。
在這些年輕人看來,卻像是給了他們一堆食材,放手去打造出美味佳餚。
這反而是他們最希冀的自由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