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哥更是一臉誠懇的使勁抱拳:“過獎過獎,聽你的……”
他性格上本來就內斂很多,跟龍哥是兩種型別。
荊小強拿捏旳是歐亞軍的態度。
當初第一次見面,就明顯感覺到這個華僑很亢奮,很想把中國電影、hk電影衝上國際主流,衝上能跟好萊塢競爭的高度。
這雖然有點痴心妄想,花旗意識形態的推動怎麼可能隨便讓外國電影占據風頭。
但僅僅這點,已經和hk市場這些只想賺錢搞女人的影視方區別很大了。
這種區別可能來自於性格、環境,但更多應該還是歐亞軍是長居賀蘭唐人街的幫派人士,見多了那種被老外壓制歧視的感受。
荊小強太明白這種感受了。
也許這才是歐亞軍拼了命也要把傑哥搶到手的原因。
作為百老匯的戲院經理,荊小強實際上很清楚,上一世到後來,傑哥在歐美市場的票房、片酬、咖位其實是超過龍哥的。
因為傑哥參與到了好萊塢第一線頂流的電影製作裡。
哪怕他不是絕對的主角,但在歐美行內的看法,他的票房權重會高於龍哥。
這就好比後來參加過《戰狼》、《流浪地球》這種超級爆款的主要演員,履歷會非常非常好看。
但龍哥的動作片開創性更高,對後來好萊塢動作片的發展意義更重大,而且他早早發力,在華人世界的影響力更大。
這倆算是臥龍鳳雛。
整個hk電影最黃金的年代裡面,最有資格走上好萊塢高度的兩人。
發哥跟他們比都差點。
不過他倆直到幾乎謝幕,才唯一合演過一次。
兩人也都沒達到他們應該達到的高度。
既然話趕話都到了這份兒上,與其說神仙打架,不如攜手共進。
讓hk電影、華人電影占據國際市場不太現實,但狠狠的多撈幾把錢,卻是很有可能的。
從自身這半年來的出國收益經驗,荊小強已經隱約摸到點脈絡。
國內工業製品還有十好幾年才會大行其道的外貿賺錢。
高科技產品還有二三十年逐漸在國際市場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