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半天,荊小強幾乎是手把手的教這家地產商怎麼做廣告。
先找一家鵬圳的影樓過來給他倆拍照,有攝影師、燈光架、背景布之類的就行。
然後再給鵬圳能聯絡上的媒體,從報紙到電視臺打電話爆料,說荊小強跟陳薇羽在鵬圳大學附近一處樓盤拍廣告。
唰的一下,原本只是個在建工地的售樓處外就人山人海了。
影樓只是找過來裝樣子的,給媒體有個採訪聚集的理由。
其實從高校巡演引起媒體關注,荊小強就知道,報刊媒體行業可以說是改開以後最早跟隨的人群。
他們資訊靈通膽子又大,絕對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全國媒體都有大量人手辭職下海到鵬圳撈機會,不少人還掛著原來的媒體身份。
所以說這個年代的鵬圳,絕對是全國媒體記者密度最大的地方。
他們有自己的交(zhu)集(zai圈(yi子(qi,瞬間都能傳遍,臨時買個傻瓜相機都能跟過來。
因為拍幾張照片寄回自己原來單位都能拿稿費。
荊小強給這家地產商說的是你都不用找什麼媒體做投放,光是這些免費宣傳就不止三十萬了。
樂得地產老闆笑開花,連hk的合夥老闆都趕過來,對陳薇羽點頭哈腰。
也就是個hk的小老闆,哪有機會接近港姐的。
可荊小強的騷操作頻出。
等記者聚攏圍多了開始問他們為什麼要給這麼個不起眼的地產做廣告。
他才一本正經的說:“現在鵬圳最多的是兩種人,打工仔,下海的能人,但是在我看來最缺的是文化生活,無論是擠在廠區宿舍裡,還是住在招待所酒店裡,大家眼裡只有做工賺錢, 為改革開放做貢獻, 唯獨缺乏的就是文化生活, 大家是人不是機器,需要有各種文化生活方式來調劑改善生活質量,所以我選擇鵬圳現在最有文化的地方, 跟這家公司合作,推出這個未來的鵬圳文化之家……”
地產老闆雙臉懵逼, hk那個還得聽同伴翻譯, 內心全都是你港咩啊, 我們有說過這個嗎。
但他們都是龍套,鏡頭根本不會看他們。
現場媒體記者都有點騷動, 在這個所有聲音都喊著要改革開放,要拼命搶速度的大環境下。
第一次聽見有人說人文關懷。
其實鵬圳也是最早的公益援助志願者出現地。
畢竟這裡集中了太多太多打工仔和文化人,一切秩序都在混亂中重建。
巨大的壓力, 巨大的衝擊, 都讓這裡的人格特別容易脆落。
荊小強自己都做過工會專員, 昨天那麼走走看看心裡明白, 這裡面蘊含著很大的心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