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還是在荊小強。
擺出相撲手上陣的姿勢走到麥克風前擺手抖腳。
交響樂團的打擊手們還協助他。
這邊的樂手屬於歐美陣營,不咋排練標準的衛國戰爭革命歌曲,但大概聽過。
有點他倆第一次見面,相互飆歌的味道了,感覺真好。
可那六人佯裝的浩大樂曲帶動荊小強的歌聲響起時,他還是跟全場觀眾一起瞠目結舌。
陳丹尼又反挎吉他,幫他把麥克風架子調好。
跳到一邊跟自己的樂團指揮商量出什麼歌。
特別是跟國家民族有關的浩然大氣。
荊小強卻用一個人的嗓音,傳達出這種氣勢。
這就是北方大國的氣勢麼?
小地區,小國家,特別是小島那種只能看見巴掌大地方的人,很難寫出氣勢恢宏的東西來。
強弱的變化在於聲,虛實的變化則在於氣了。
是不是聽起來有點像武功秘籍?
國外一位著名音樂人指出:“誰控制了氣息,誰就控制了歌唱。”
氣息是演唱歌曲的支撐,也是變化的支撐。
荊小強的歌唱強大之處,就在於前端是繼承自胡德爾松的專業音色,後端是自己鍛煉出來的體型去配合氣息流動,中間的音色表現則是煙熏火燎之後的真假莫辨!
也就是說他既有主旋律、科班出身歌唱家的底子,又有港臺歌手、野路子的那些技巧。
這時候就知道,荊小強剛才擺出架勢不是誇張做戲了。
如果把聲音的表現分成兩端,一端是充分共鳴的亮麗飽滿音色,一端是氣息流動的放量,這兩端中間的過渡帶,即是千變萬化的音色表現,或清晰或模糊、或明或暗、或剛或柔、或厚或薄,這其實就是氣息的控制所產生的變化。
這需要歌者極高的控制力。
但最大的特點其實是避免了跟陳丹尼直接對比!
表現出來就是今天這樣刻意釋放的多變!
第一首女假嗓,第二首充滿歌劇口吻的俏皮,第三首搖滾吶喊,這首又是美聲唱法的高度共鳴,還有單人模仿合唱的全體腔共鳴發聲。
咱是來給朋友捧場的,不是來拆臺比試的。
看似和陳丹尼你一首我一首的爭先恐後,其實陳丹尼都是保持他自己的特色,荊小強則南拳北腿的故意什麼都賣弄下。
沒有一首是浪漫抒情的清澈聲線。
這才是荊小強的情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