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很多地方還是農田呢!
但也有很多正在興建的工地。
男人總有不錯的方位感,荊小強隨意的駕車轉悠了下就確認:“這是從我們那邊到機場的地塊吧?”
成叔門兒清:“對啊,你看那邊那棟高樓,就是這一片叫做北部國際社群,專門提供給外商、外資員工居住的社群,就是你嫂子說斬洋蔥頭的地方,市裡面沒人來這裡住邊……一千三百美元一平米!哈哈哈。”
荊小強卻記得:“小陸買了二十四套電梯房,好像也在這一帶,才一千九一平啊。”
成叔馬上打電話問,指方向:“走那邊……這一整塊都是劃給新開發國際社群的,規劃了外國超市,商場已經要開業了,還有別墅,但是周圍區裡面也跟著動腦筋,悄悄搞了些沾邊的住宅建房,這一整片是請港臺開發商來搞的,他們就照著抄,兩千都沒人買!”
有車的確方便,很快兩人就把這片據說是全國第一座國際社群瀏覽了遍。
由西向東的建設推進,西邊毗鄰機場,大量的社群已經住人開始生活,東邊靠近市區有些才剛剛破土動工。
可見整個工程面積之大。
主要是建築風格和市區截然不同,甚至跟荊小強大概知道的後世城市風格都不太一樣,反而跟國外有點類似,低密度,低樓層,圍繞圍著幾棟高樓商業中心、酒店之類。
和市區那種弄堂式的擁擠狹窄天壤之別,哪怕跟成家的小洋樓,荊小強買的徐園相比,都不落下風。
畢竟市區的小洋樓都是近百年前的認知和建設了。
成叔都扒拉在副駕窗前看得津津有味:“喲,有居酒屋,還有日料店……走走走,停車看一眼,我好像看見有和服的影子。”
荊小強好想把自己一頭撞死在方向盤上,如此浩大的城市發展,未來升值潛力,您就只看見這。
但顯然成叔喝了兩杯出來,有自己的判斷:“是真的RB少婦,這個地方以後肯定要值錢的,怪不得那麼多洋蔥頭來這裡。”
荊小強忍笑,還要你說麼,整個滬海這時候來買房,隨便哪裡估計都是十倍起步的穩賺。
就看是幾十倍還是上百倍了。
不過這錢……要二三十年以後才兌現利潤啊。
剛才簡單的用日語跟人家聊了幾句,這裡不是在周圍商務區日企上班的白領,就是在這裡經營為外籍人士服務商店的,也有隨丈夫來滬海的家庭主婦順便開個店。
有小洋房、公寓樓,也有中高層的別墅區,不過價格都是按照美元計算的。
成叔說就是想方設法套外匯,他很清楚國家現在極缺外匯。
順著這片昂貴的國際社群,果然找到一些隔著馬路或者河溝的山寨小區,乍一看跟國際社群差不多,但基本就空蕩蕩的沒人住。
再找找應該是本地搬遷戶的稀稀拉拉路人問了下名號,確認其中一片就是陸曦買的樓!
哈哈哈,陸曦投資失敗了!
起碼短時間內是失敗的。
因為整個國際社群是按照外國人的生活模式來修建。
譬如住得寬鬆分散點,然後每週去一次大超市採購一車東西回來屯大冰箱。
國內人習慣的是熱鬧左鄰右舍,人氣一定要旺。
而且汽車消費習慣都沒起來,誰跑這麼遠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