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古為中國所有之。
不過當地的土著和隔海相望的大陸差距有些大,漢人移居臺灣的歷史已經無法追溯,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至少在宋朝時期,漢人就已經經常出入臺灣島了,也是在宋朝,澎湖列島始被納入中原王朝版圖進行直接統治,臺灣本島出土的諸多宋朝錢幣能夠證明,在宋朝繁盛的海上貿易之下,這座距離大陸不遠的海島,已經不可避免的被吸入了整個東亞的貿易體系之中。
時至乾隆三十四年初,臺灣人口約在一百萬左右,這其中雖然人口成分很複雜,福建、廣東、江浙一帶的移民都有,但來自閩南地區的移民是妥妥的佔據了絕對多數。
而出身漳州平和的莊大田就是其中代表,二十七年前他渡海來臺,至今日,曾經的精壯少年郎已然成了老謀深算的鐵漢子,在臺灣府治以南的鳳山縣定居,以務農為生。
平日裡不僅指揮自家的佃農勞作,自家也會下地幹活,走在田野間根本不會發現這老漢有什麼異同之處,可偏偏就是這麼個不起眼的人,竟然是鳳山縣天地會的首領!
臺灣雖然遠離內陸,居於深海,但是訊息並不算多麼閉塞,到底是個海上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商船總是會把最新的訊息傳播到這裡,所以朱朝先奉天軍起兵江南的事情早在島上傳了開來,甚至白蓮教大起義,單子盧稱王這等“最新”訊息,也有鳳山也有不少訊息靈通的人門清。
但,最為讓臺灣漢人們熱議的還是在漳州府起事,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漳州全境,進而竊據金夏二島,一時在八閩之地和東南沿海風頭無量的天地會會主萬雲龍!
因為,眼下的臺灣並不安定,乾隆三十三年,黃教與其弟黃芳還有朱一德密謀起事,在岡山聚集了上百號人反抗朝廷,襲擊我大清營汛。
然而就是這麼區區百餘人的叛亂,竟然在乾隆三十三年當年沒有被平定,而是一直拖到了乾隆三十四年,倒不是說臺灣地方清軍費拉不堪,雖然也確實如此,但總不至於連個百餘人的起義都搞不定,主要原因自然是臺灣知府起先沒有在意,派過去的小股部隊竟然被擊敗了,後面認真起來鐵定能拿下。
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應了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臺灣當地百姓的支援和掩護,這上百號人怎麼堅持下來的?
臺灣是地多人少不假,但官府的盤剝同樣嚴重,而且島內的男女比例很不平衡,儘管和大清剛佔領臺灣時相比已經好了很多,可想要在島上娶個漢人老婆沒有幾十金是拿不下來的。
黃教起義和海的那邊島上諸多漢人的老家漳州發生的動盪使得許多人心中生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廈門。
海風溼冷無比,自是北風酷冷無比,正是向臺灣航行的好時機。
萬雲龍站在碼頭上,身邊簇擁著一群頭裹紅巾的天地會士兵,而面前碼頭內停泊的眾多船隻,卻是另一番打扮,這群來自東南沿海的海盜皆是被萬雲龍邀請過來的,他透過海商對海盜放話,只要前來廈門為他進攻臺灣助力者,攻取臺灣之後的金銀,每船都能分到一份。
在這之前,萬雲龍派去臺灣的人已經聯絡好了鳳山的莊大田,萬雲龍與其約定好,一月十日他便發兵前往臺灣,到時莊大田也會起兵響應,而他給莊大田的許諾則是鳳山一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