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看著那具被龐涓推開的龐涓親衛屍體及附近足以裝下一人的土坑,眼中精芒閃動,他沒有想到龐涓竟是將這分開的兩部都作為了誘餌,用這種幾近低劣的手段把自己戲耍了。
不過他再面對龐涓的時候心中的確是太過急躁且太過興奮了,明明兵力已然能夠將其碾壓的卻沒有留下將士清掃戰場這才給龐涓逃脫的機會。
想到龐涓已然孤身一人奔逃了半個時辰,孫臏放棄了繼續命令將士於桂陵四處搜尋的想法,開始思考如何應對因自己將其調開並偷用虎符而必然產生疑心不滿的田忌。
三日之後,龐涓藉助自己在齊國發展的細作組織回到了魏國都城大梁指揮魏國軍士輕易的擋住了齊軍的攻勢,在十五日之後,魏國剩下的四百五十萬守軍開始頻繁調動準備圍殺孤軍深入攻擊大梁的齊軍。
最後因為龐涓排程的圍殺,齊軍雖然有著孫臏提前佈置好撤退時間及撤退路線的錦囊妙計,但最後還是丟下了三萬多具屍體才撤回齊國。
至此這場以魏國損失十萬龍相軍精銳、齊國損失五萬普通軍士為代價,被稱之為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也是徹底結束了,齊魏兩國都是舔舐著自己的傷口不再作什麼大動作,兩國的邊境及朝堂之間也不再出現矛盾,中原之地暫時迴歸和平。
但是因為這桂陵之戰,齊魏兩國已然結下了仇怨,只待任何一個適合一方入侵的時機出現,齊魏兩國必然要開啟一場規模更為龐大的戰爭。
而就龐涓個人,亦是因為這場桂陵之戰意識到了孫臏對自己的算計,他開始翻閱孫臏留下的《孫子兵法十三篇》並嘗試以自身的文道理想世界進行推演糾錯,然而他晉入兵家宗師之境時本是以這本《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基礎,又怎麼可能再大範圍的找出不妥及錯誤之處?
於是龐涓必須開始一點點的嘗試著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並以此於不知方向的道路上不斷的摸索著修改自己的兵家之道及文道理想世界。
而這便是孫臏對於龐涓的報復,他知曉龐涓是一個生性好強、絕不甘居於人下之人,便故意留下了這本從行兵佈陣到戰法戰略盡皆為起所剋制的《孫子兵法十三篇》作為龐涓晉入兵家宗師之境的基礎。
如此一來,龐涓在知道了《孫子兵法十三篇》之中被他手腳之後,便會在無法戰勝自己的極端恐慌急躁的情緒之中不斷的摸索著修改著自己的兵家之道及文道理想世界。
而因此龐涓接下來的時光將會在不斷的失誤、出錯、否定自己、懷疑自己的痛苦折磨中度過,這種不得安寧的痛苦將會一直持續到戰勝孫臏或者死在孫臏的手中為止。
但任何一個修士都知道,一個不斷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並修改自己道路的人想要戰勝於問道之路上基礎堅實又通順無比的等量級對手,都是一件成功率近乎為零的事情。
龐涓也有這樣清醒的認識,因此龐涓接下來的人生除了不得安寧的痛苦之外還將滿是毫無擺脫痛苦希望的灰暗。